投行三百年4
世阳聊过去
2024-01-28 12:18:44
到90年代中期,曾经独领风骚的承销和佣金收入已经下降到美国整个投行业收入的25%不到,而以各种有价证券交易为主的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上升到50%以上。
另一项影响深远的金融创新则是资产证券化。60年代后期,美国快速增长的的中产阶级对于自有房产的需求带动了房产的抵押贷款。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房贷资金需求,两大房产抵押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需要更多的筹资手段。银行家们因此设计出了一种叫转手证券 的衍生产品。这种债券的发行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利息来偿付债券人。如此一来,整个房地产借贷市场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直接带动了房产和债券市场的双重繁荣。
这个被称为证券化的金融工具迅速的流行起来,任何债券,项目,应收账款,收费类资产,甚至版税收入都可以通过证券化的形式获得融资。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商业机构,投资者,还有投资银行家们都投入到证券化的浪潮中。和证券化有关的各类产品良莠不齐,纷纷粉墨登场。
美国国内市场上,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的债券通常被称为垃圾债券。长期以来,它们在市场上无人问津,因此价格极低。一个叫迈克尔.密尔肯的投资银行家意识到,这些看上去一文不值的债券的收益率已经远远超过了风险补偿所需要的回报率。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缺乏现金流的新技术公司(通讯,信息,生物医药等等)来说,可以通过发行垃圾债券给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融资。在资本的助力下,新兴的产业快速发展,创新成为美国公司的标志。此外,曾在60、70年代风靡一时的集团公司开始显现出大而无当的趋势。由管理层主导的私有化风潮席卷了整个企业界。在这波被称为管理层收购( MBO )的热潮中,垃圾债券充当了管理层最好的朋友:通过发行垃圾债券融资,然后收购公司股权,公司成为高负债的非上市企业。投资银行家们大显身手,他们收取普通债券的两倍以上的高额承销费用,抽取巨额的佣金,同时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市场交易中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发现自己同时成了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宠儿。旨在发展中国际债务重组的可转换债券(布雷迪债券)的发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国企私有化的浪潮急切的需要投行的牵针引线。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在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资本市场上,投行发现自己不再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