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4万买23万车?年轻人抢“烂尾车”:诱惑背后藏着这些坑

一、停车场里的 “捡漏狂欢”:18 万拿下 73 万豪车2025 年的二手车市场,藏着一群特殊的买家。95 后小李蹲守半

一、停车场里的 “捡漏狂欢”:18 万拿下 73 万豪车

2025 年的二手车市场,藏着一群特殊的买家。95 后小李蹲守半个月,花 14 万把原价 22.99 万的极越 07 开回了家,车屁股还贴着张自嘲的车贴:“小心追尾,配件比车贵”;刚工作的小张更夸张,用 2 万多置换了哪吒 L 顶配版,朋友圈晒单时配文:“别人买新车我捡‘遗产’,香不香赌一把”。

原价 73 万的高合 HiPhi X 跌到 18 万、冷门电动 SUV 半价甩卖 —— 这些来自倒闭车企的 “烂尾车”,成了年轻人眼中的 “性价比彩票”,有人赌自己是 “天选之子”,有人却刚提车就踩了大坑。

二、为什么明知有风险,他们还愿买单?

年轻人的选择,藏着现实与个性的双重考量:

1.预算卡死后的 “越级诱惑”

“15 万预算,买国产紧凑级轿车,还是咬咬牙拿下中大型电动 SUV?” 这是多数买家的纠结。极越 07 的 100kWh 大电池、35.6 吋巨屏,放在新车市场妥妥的高端配置,现在却能 “低价抄底”。就像小李说的:“就算后期修两次,总价比买新车还省 5 万,值了。”

2.不把车当 “面子”,只当 “代步工具”

比起父辈 “买车要撑场面” 的想法,年轻人更务实:只要底盘稳、能跑续航,车机偶尔卡顿、智能功能失效都能忍。“我每天就上下班开 20 公里,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干嘛?” 小张的话戳中了不少人 —— 新能源车 “三电系统相对耐用” 的特性,也给了他们冒险的底气。

3.“淘到宝” 的社交成就感

在 “烂尾车车友群” 里,成功上牌、找到稀缺配件的人会被奉为 “大神”。有人晒出自己给哪吒 L 换第三方车机的教程,评论区满是 “求链接”;还有人专门收集倒闭车企的车型,把 “小众” 变成了独特的标签:“路上没人跟我撞款,比开街车酷多了。”

4.“互联网养车” 的自信

年轻人早把维修攻略摸得门清:淘宝搜拆车件、车友群拼单买配件、找第三方修理厂破解车机 —— 姚先生的威马小电瓶坏了,就是在论坛里找网友推荐的维修店,花 300 块搞定了 4S 店要价 1200 的活儿。“现在维修资源这么多,不至于让车直接烂在手里。”

三、这些 “坑” 比你想的更致命

但现实往往比预期骨感,不少人刚提车就陷入困境:

1.质保 “归零”,修一次肉疼一次

姚先生的威马开了半年,车窗升降器坏了,跑了三家修理厂才找到兼容配件,花了 800 块 —— 而正常在保车型,这是免费维修项目。更糟的是保险:哪吒、威马等车型被多家保险公司拉黑,小张去年续保,保费直接从 4000 涨到 7800,“销售说‘风险太高,要么接受要么不保’。”

2.配件断供,车变 “废铁” 只在一瞬间

新能源汽车配件大多定制,车企一倒,供应链跟着断。有车主的冷门车型硬盘排线坏了,淘宝上唯一的卖家标价 150 元,而热门车型同款只要 10 块;更吓人的是电池 —— 某车主的车电池衰减到续航只剩 100 公里,想换电池却发现原厂件早已停产,第三方适配要多花 3 万,“相当于半辆车的钱”。路桥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更残酷:车企停产后,配件只能靠库存拆件,最多撑 3 年就会断档。

3.智能功能 “死亡”,中控变 “砖头”

高畅的哪吒 L 开了一年,突然连不上导航,客服早已失联 —— 后来才知道,车企的云端服务器关了,远程控制、在线音乐全废,中控屏成了只能显示时间的 “装饰板”。“之前觉得智能功能可有可无,真用不了了才发现,连蓝牙都得手动连,太麻烦了。”

4.手续不全 + 贬值快,后期全是麻烦

有人贪便宜买了没合格证的 “烂尾车”,花了半年才办下临时牌照;还有人想卖车,二手车商直接摆手:“这种车没人要,收过来也卖不出去,最多给你 1 万当废铁收。” 要知道,他们当初买的时候,最少花了 5 万。

四、想捡漏?这些提醒一定要记牢

如果实在想入手 “烂尾车”,至少做好这几点:

•选车先看 “保有量”:优先选极越 07 这类曾有大厂合作、保有量相对高的车型,配件更容易找;避开高合 HiPhi X 这种小众高端车,后期维修难度翻倍。

•提车前必做 “三重检查”:找第三方机构检测三电系统、查车辆手续(尤其是合格证)、联系保险公司确认能否投保 —— 少一步都可能踩坑。

•心理预期拉满:做好 “这车可能开 3 年就报废”“维修要花不少钱” 的准备,别抱着 “捡个永久代步车” 的幻想。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近十年 30 家新能源车企退场,留下数百万辆 “烂尾车”,也该补补 “售后漏洞” 了。就像广汽三菱,虽然退出中国市场,但把售后交给了广汽集团兜底,车主还能去广汽 4S 店维修 —— 这才是该有的担当。

结语

年轻人抢 “烂尾车”,不是不爱新车,而是在预算和需求之间,选了条更冒险的路。低价诱惑确实香,但维修的糟心、配件的焦虑、残值的缩水,都是要付出的代价。或许等到有一天,车企退场时能把售后 “交接好”,社会能建起第三方维修保障体系,这样的 “冒险”,才不用再带着无奈。

评论列表

又想删我回复
又想删我回复 8
2025-11-05 10:33
[得瑟]凡是真值得这个价,二手回收的早就上门了,还轮到你买?你掌握的讯息都是别人筛选完不要的,说明这个价就是这辆车的真实价值,原来的报价都是车企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