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楼继伟谈话看房地产税改革的路径与挑战

在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关于房地产税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三点:立法层面已完成关键突破,
在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关于房地产税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三点:立法层面已完成关键突破,技术难点基本解决,但推出时机需审慎选择。这一表态既折射出中国税制改革的深层逻辑,也揭示了政策落地面临的现实张力。

一、立法与技术双重突破:改革进入深水区

楼继伟明确表示,房地产税立法工作已“全部完成”,这一表述标志着制度框架搭建完毕。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以来,政策表述从“做好相关工作”升级为“稳步推进立法”,体现了改革的渐进性与连续性。技术层面,长期困扰的税基核定难题(如福利房、继承房等非交易房产的估值)已通过“市场价值打折核算”模式解决,上海、重庆试点经验为全国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这种“立法先行、技术护航”的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激进风险,又为地方税体系重构奠定了基础。

二、地方税重构:从土地财政到可持续治理

楼继伟强调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地方税的税种”,直指当前财政体系的痛点。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其粗放性导致区域发展失衡。而房地产税与公共服务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政府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推动房产价值提升,进而增加税收收入,形成良性循环。上海试点中,房产税收入专项用于保障房建设,已解决120万新市民住房问题,印证了这一逻辑的可行性。这种转型不仅可缓解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压力,更能推动城市治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三、时机选择:在稳定与改革间寻找平衡

尽管立法与技术准备就绪,楼继伟仍强调“适时推出”而非“立即开征”。2022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时的政策暂缓,揭示了经济下行期推行新税的敏感性。当前楼市虽度过剧烈波动期,但下行压力未消,政策需兼顾市场稳定性与改革紧迫性。参考上海2025年差异化试点(如人才首套房免税、多孩家庭减税),未来全国推广可能采取“阶梯税率+免征面积”的柔性设计,既调节存量财富,又避免普遍增负。这种“稳中求进”的策略,体现了对民生与经济双重安全网的考量。

四、争议与挑战:法理公平与市场预期的博弈

改革始终伴随争议。反对者质疑土地国有背景下征收房产税的合法性,认为其本质是“国家向自己征税”。支持者则指出,空间占用成本需通过税收实现再分配,推动人口与城市功能的自适应优化。市场层面,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并非线性:日本、美国经验表明,供求关系仍是主导因素,但可能抑制投机性持有。此外,非交易房产的税基核定、多套房家庭的税负平衡等细节,仍需通过试点持续优化。

楼继伟的谈话释放了明确信号:房地产税改革已从“要不要做”转向“如何做好”。这一进程既是税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地方财政困局、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一步。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政策设计能否在效率与公平、改革与稳定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评论列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2025-11-21 19:57
房地产想继续发展要靠房产税挽救,房产税应该这样征税…:面积无论大小,人手一套免费,二套开始征税,地方上需要多少财政就收多少税,精准打击炒房客。大房子会升值,小房子会贬值,有利于普通人购买,有利于民生,另外让房地产重整旗鼓,开发郊区高端别墅区,让有钱人去扩大城市,而不是现在这样郊区都是便宜没人住的鬼楼,因为普通人没有能力扩大城市,富人代表资源,去了哪里都能带动配套设施。
10xxx88
10xxx88 1
2025-11-24 18:04
房地产这些年高速发展本质上就是透支未来,很多房子并不是买来自己住,而是投资炒房,按照现有的认知,房子能一直无成本持有和传承,拆迁还能换新,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咱们的子孙后代还需要买房吗?土地财z可持续吗?如果要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就必须要打破其中一环,那房价扛得住吗?有这把刀悬在头上,还能指望房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