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理
分类:职场方法论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他满是无奈:35 岁在传统企业做了十年技术,裁员后投简历三个月,仅两家公司让他入职,一家薪资砍三成,另一家要求单休还没加班费。朋友叹气:“本以为凭经验能找个像样工作,没想到投简历找来的都是‘坑’。”
他的遭遇其实很常见,不少人费尽心力投简历、面试,结果工作远不如预期。今天就聊聊这背后残酷的职场真相。
一、为什么投简历找到的工作,经常让人失望?先看清企业的 几个“套路”作为多年企业的管理者,我先说个扎心的真相:多数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岗位,本就不是企业核心优质岗。因为好的岗位都不会轻易的释放出去,要么是内推的,要么是内部提拔的,或者去找猎头了。
为什么这些核心岗位如市场部总监、技术研发带头人,从不在公开招聘网站挂出?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来怕信息泄露引竞争对手关注,二来核心岗对候选人要求高,单靠简历无法全面判断。
而常年挂在招聘网站的岗位,多是这几种情况:一是 “替补岗”,员工即将离职先挂信息备选,;二是 “廉价岗”,薪资标得虚高吸引投递,面试时压价,最终让人干远超岗位描述的活拿低薪;三是 “宣传岗”,初创公司挂大量甚至虚假岗位提升知名度,招聘只是 “顺便”;四是 “烂摊子岗”,很多岗位是前任干不下去才腾出的,求职者入职后得先收拾前任留下的 “锅”—— 可能是未完成的烂项目、遗留的工作漏洞,甚至是和其他部门的矛盾,刚接手就要处理一堆麻烦,干起来自然吃力。
还有一点很残酷:企业筛选简历常带 “挑剔” 和 “偏见”,条件很主观化。不少 HR 先看年龄、学历,35 岁以上、本科以下的简历常被直接排除,即便这些求职者有专长。因为没见过面,只能通过这些看似硬性的条件,把优质范围缩小一点,不容易出错。
二、招聘网站上你看到的岗位要求和工资待遇,往往“夸大”另一方面,求职者和企业真实的情况也存在 “信息差”,也是投简历难获好工作的重要原因。招聘网站上的岗位信息多是 “美化过的”,隐藏了业务风险和问题。
我的经验是,招聘信息就像打广告一样,为了吸引人,很多时候只展示好的一面,不好的要么略过要么不提。比如岗位描述写 “负责市场推广,发展空间大”,实际可能要频繁出差且无明确晋升路径;写 “薪资面议,待遇优厚”,面试后才知是低基本工资加微薄绩效,还不包五险一金。
更关键的是,你不知道岗位招人原因。是前任升职,还是岗位压力大没人干?就像前面提到的 “烂摊子”,前任若因工作棘手离职,遗留的问题不会写在招聘信息里,求职者入职后才发现要先 “平事”,自然难以开展工作。 此外,行业内幕也难通过简历察觉,比如行业走下坡路企业仍招聘,实则是招新人分摊工作、压低老员工薪资;有些岗位看似光鲜,实则是 “背锅岗”,项目出问题先问责该岗位。
三、也不要排斥投简历,核心是要理解什么是好工作也有人说 “身边有人靠投简历找到好工作”,其实不是投简历没用,而是很多人没搞懂 “好工作” 的核心逻辑 —— 好工作是 “匹配” 来的,靠投简历难实现 “精准匹配”。
正常来说,“好工作” 有三个核心标准:薪资符合预期且有上涨空间、工作内容与能力兴趣匹配能自我成长、企业氛围好无过多 “内耗”。
但投简历难同时满足这三点:薪资方面,招聘网站薪资多是区间值,企业更倾向给下限,除非能力突出;工作匹配度上,简历只能展示过往经历,无法体现工作习惯、思维方式,易出现 “入职后不合适”;企业氛围和领导风格,更是入职后才能感受。
此外,好工作供不应求,一个优质岗位可能收到几百上千份简历,企业筛选时易出现过度提高门槛。比如岗位只需3年经验,若有大量五年经验求职者,那么有三年经验的即便更合适也可能被排除,求职者只能被动等待。
四、给求职者的 3 条实用建议:别再 “盲目投简历”,先做好这几件事说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放弃投简历,而是别再 “盲目投简历”。结合我的经验,给大家三条实用建议:
(一)先 “盘点自己”,再 “精准投递”,别做广撒网的动作很多人喜欢 广撒网,觉得 “投得多机会多”,实则效率低还易错过合适岗位。
建议投简历前先 “盘点自己”:梳理核心技能、过往业绩、职业规划,明确期望薪资、工作地点、强度。比如做财务且擅长成本核算,想找制造业财务主管岗、薪资不低于 15k,就重点关注这类岗位,而非见 “财务岗” 就投。
盘点后再 “精准投递”,投递前研究企业和岗位信息,有条件就通过行业朋友、前员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判断岗位是否适合自己,避免 “入职即后悔”。
我建议,投简历前会看目标企业官网、社交媒体,在脉脉、知乎查评价。
(二)主动 “拓展渠道”,别把鸡蛋放在 “招聘网站” 一个篮子里靠招聘网站投简历像 “守株待兔”,难获优质机会。想找好工作,要主动拓展渠道,比如内推、猎头、行业展会、专业社群。
内推是有效渠道之一,内推岗位多为企业优质岗,内推人能实现 “精准匹配”,还能跳过简历筛选直接面试。想获得内推,要维护职场人脉,平时多联系前同事、行业朋友,参加交流活动,让别人知道你的求职需求。
若目标是中高端岗位,猎头是好选择。靠谱猎头有核心岗位资源,还能提供薪资谈判、面试技巧等建议,不过要选专注自己所在行业的猎头。
此外,行业展会、论坛也能接触资深人士和企业负责人,展示专业能力可能获得机会。
(三)入职前 “多问多查”,别被 “表面信息” 迷惑很多人面试时因紧张不敢多问,入职后才发现岗位有 “坑”。其实面试也是你筛选企业的过程,入职前 “多问多查” 能避坑。
面试时可主动问: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协作部门、绩效考核标准、薪资结构、晋升路径、团队配置及前任离职原因。这些问题能帮你了解岗位真实情况。
入职前还要 “多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工商信息、行政处罚记录,裁判文书网查劳动纠纷,员工评价平台看企业评价。若企业有拖欠工资、劳动纠纷多等负面信息,要谨慎考虑。
有时候面试官说 “月薪轻松过万,晋升空间大”,但你查后发现公司多次拖欠工资,员工吐槽 “领导画大饼,提成不兑现”等等。
结语最后我想说:靠自己投简历找到的工作多数不是好工作,这真相虽残酷,但并非无法改变。关键是认清企业招聘套路,多思考,主动拓展求职渠道,做好自我盘点和入职前调研。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求职或准备换工作的你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