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连接宁夏灵武和浙江绍兴的“电力大动脉”,全长1720公里,自2016年投运以来,已累计向浙江输送电量超4100亿千瓦时,占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的近十分之一。
本次检修从10月4日开始至15日结束,历时12天,包括大修技改、隐患治理等共计18项,计划消除缺陷236项。这是该工程投运以来的第8次综合检修,旨在确保“宁电入浙”大通道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期时,国网宁夏电力的电力人员坚守岗位,对±800千伏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展年度综合检修。
01 灵绍直流的重要性
灵绍直流工程作为宁夏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载体,更是西北首个将电力外送至华东负荷中心的直流工程。
这条线路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浙江六个省区,将西部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截至2025年8月,灵绍直流工程累计输送电量突破40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400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亿吨。
对华东地区特别是浙江省来说,这条线路是电力保供的“压舱石”。2024年,该工程年输送电量达557亿千瓦时,在全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中位列第一,占浙江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的近十分之一。
02 综合检修的技术挑战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综合检修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灵州换流站共有300余套大型设备、数十万件电气元件,需要全面检修。本次检修集结了400余名检修人员、40台特种车辆,依托“全业务核心班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
检修的核心难点在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需要在短短12天的停电窗口期内完成所有检修任务,确保及时恢复供电,满足东部电网的需求。其中,换流阀作为换流站的“心脏”,是实现交流电向直流电转换的核心部件,其价值约占整个换流站设备总价值的四分之一。
灵州换流站共设置高低端4个阀厅,每个阀厅各安装1组12脉动换流阀,需要在6天内组织团队完成阀塔的20项检修任务。
仅更换接线柱这一项任务,就需要重复3000多次。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干扰阀塔运行的隐患,乃至引发停电等严重后果。
03 创新赋能检修提质增效
面对艰巨的检修任务,国网宁夏电力积极创新检修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该公司应用“两票预审、操作预演、安措预置、工器具预进、车辆预停、安具预检”六预机制,将开工时间缩短约1.5小时。
在技术层面,检修团队针对核心设备开展自主检修,制定40项详细方案,执行“过程管控、结果追溯”双重质量验收,确保设备零缺陷投运。
针对直流场光电流互感器光缆结冰隐患,团队结合光缆敷设环境打造预制式光缆沟,将施工时长压缩90%,彻底解决电缆结冰隐患。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本次检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修团队深化“远程+现场”督导机制,创新应用“无人机+机器狗”开展现场管控,筑牢现场安全防线。
同时,融合红外热像、紫外成像、无人机巡检等数字化手段,为设备建立“健康档案”,让检修更智能、更精准。
此外,创新采用数字化同心度校验仪,将阀冷主泵同心度校验时长从6小时压缩至30分钟。在换流变附近区域就地建设油化验方舱,使离线油化验时长压减2小时。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精益化检修质效。
截至10月15日,本次年度综合检修工作已全面结束。灵绍直流工程重新恢复运行,继续履行其“西电东送”的重要使命。
这条跨越1700多公里的电力大动脉,不仅连接着宁夏与浙江,更是连接着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发展需求的重要桥梁。它承载的不仅是电流,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希望,是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