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投文章遇到这种退稿回复:文章与本刊收录方向不符,请另投他刊。该怎么办?

在学术圈,退稿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总在我们满心期待时悄然落下。那封邮件里极短的文字:文章与本刊收录方向不符,请另投他刊

在学术圈,退稿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总在我们满心期待时悄然落下。那封邮件里极短的文字:文章与本刊收录方向不符,请另投他刊。它不带温度,却能让作者的心凉半截。许多人初次遇见,以为只是方向错了,便匆匆修改再投。可时间一长,有人会发现,这句话背后藏着更多意味。它可能是编辑的委婉推脱,也可能是对稿件的隐晦点评。

咱们今天说的这位作者平时的业余爱是写散文。去年夏天,他投了一篇关于城市孤独的短文给一家文艺杂志。稿子花了他两个周末,字斟句酌,配了些照片。结果,回复来得快:与本刊方向不符,请另投。作者先是愣了会儿,以为是主题偏了——杂志主打乡土文学,他写的是都市感。他没多想,改了改,投给另一家都市类刊物。又等了两周,还是那句话。作者气馁了,搁置了稿子,转头去忙工作。几个月后,他无意中参加了一个作者沙龙,才知道这句“方向不符”大多是编辑的通用挡箭牌。它不伤人,却能快速处理海量来稿。

其实,这句回复的隐藏意思远不止字面,编辑们每天面对成堆的投稿,时间有限。他们不会逐一细评,如果稿件确实主题不对,那是真的“方向不符”——比如你投科技文给文艺刊,铁定被拒。但更多时候,它是委婉的拒绝。或许你的文笔还需打磨,结构松散,观点陈旧;或许文章有趣,但不合刊物的调性,比如太学术化或太口语化。有一位资深编辑私下告诉我,这种回复常用于“可投可不投”的稿子:质量中规中矩,但没亮点,无法脱颖而出。换言之,它在说:“你的文章不错,但我们不缺这样的。”还有极端情况,如果稿件有明显问题,如抄袭嫌疑或敏感话题,编辑会用这句避开麻烦。

之前跟另外一个作者沟通这个问题,她说她遇到“方向不符”时,第一步是求反馈。如果刊物有邮箱,她会礼貌回信:“感谢审阅,能否简要指点不符之处?”不是每次都有回复,但偶尔会得到金玉良言。比如一次,编辑回她:“你的观点新颖,但表达太散漫,不适合我们紧凑的版面。”这位作者据此改稿,投别处,顺利刊登。她说,这句回复像一面镜子,逼你审视自身。别总怪刊物,投稿是双向选择。

当然,应对不止修改那么简单,许多作者初遇拒稿,会怀疑自己。但想想,每个作者,谁没被拒过? 我常和作者开玩笑:“拒一次,强一分。”如果你正盯着那封邮件,别灰心。深吸口气,查查刊物,改改稿子,再投。说不定,下次就是“恭喜通过”。投稿之路,本就曲折,但每一次“方向不符”,都是通往对的方向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