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原定于2028年才会生效的措施,被欧盟提前到了今天。
2025年11月13日,欧洲理事会宣布了一项重大调整。取消了原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这一决议标志着欧盟跨境电商监管的重大转项,这项新规计划于2026年初正式实施。
根据协议内容,现行“小包裹免税”规则将被废除,所有进入欧盟的货物均需缴纳相应关税。欧盟表示,由于情况的紧迫性,将努力在2026年尽快对这类商品征收关税,直至2028年海关数据枢纽投入运营,未来几周,欧盟将继续开发该解决方案。

为什么说欧盟这项新规针对的是我国商品呢?
原因也很简单。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价值低于150欧元的电商包裹中,有91%都来自我国,这些包裹大多通过希音和Temu等平台直接寄送给消费者。
欧盟现行规则也导致约65%的入境小包裹存在低报价值行为以规避进口关税,此外非欧盟企业为规避关税也将货物拆分成多个包裹引入,这些都引发了欧盟的担忧。
这次欧盟取消小额包裹免税的决定也并非突然之举,而是欧盟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多方考量。早在2023年,欧盟委员会就提出了关税同盟成立最雄心勃勃的提案,其中就建议取消针对低价值进口商品的免税优惠。
这次欧盟把时间线提早,显然也是因为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欧盟的压力来自哪里?
第一就是税收流失问题。2023年欧盟就因为小额包裹免税,导致了欧盟增值税损失高达74亿欧元,大量低价值商品的涌入也给欧盟海关带来了沉重负担,2024年欧盟涌入了46亿件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和2023年的23亿件相比,直接翻番。
预计今年欧盟的小额包裹还会继续增长,如此迅猛的涨势显然也超出了欧盟的预料,这也欧盟为什么要提早对小额包裹征收的原因之一。
第二就是公平竞争问题。这个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了,什么低价倾销,什么冲击本国就业市场等等,类似的理由,欧盟已经喊了很多遍了。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通俗来说就是欧美本土商品太贵,从价格上和我国商品没有丝毫竞争力,而我国商品大量涌入欧盟市场,就会造成欧盟内部的就业冲击。
这个问题也是欧盟乃至美国加征关税的惯用理由之一。德国财长就曾公开表示不要小额包裹电商,支持对小额包裹征税,这也反映出欧盟内部对我国低价商品涌入的态度。
目前来看,我国电商在欧盟的确发展得非常好。
欧洲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目前大约在2370亿欧元,而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欧洲市场表现非常亮眼,其中Temu2025年在欧盟地区的税前利润同比翻倍增长,达到近1.2亿美元,营收也从7.58亿美元增至17亿美元。
而基于快时尚的希音虽然已经把总部迁至新加坡,但在欧盟市场仍然占据着重要份额。另外阿里旗下平台速卖通,在欧洲跨境电商市场中也排名第二。
可以说,我国电商平台在欧洲优势越大,欧洲反而就越慌。

在欧洲,我国电商平台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就是价格,因为欧盟对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所以我们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低价商品,而在低价这一块,我们几乎是没有对手的。
第二就是直邮模式。我们是直接从国内发货给欧洲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也就是说商品价格上还可以做到更低。
有了这两大优势,抢占欧洲市场也非常轻而易举。
不过在欧盟这项新规生效之后,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影响。新规实施后,跨境电商平台成本预计将增加15%以上,部分商品利润率或从30%降至个位数。
这意味着未来所有进入欧盟的商品,不论大小都需要缴纳关税,平均税率在10%-20%,以一件出厂价10美元的连衣裙为例,进入欧洲市场后可能会面临着至少2美元的额外税费。
除了关税,欧盟还要收取处理费用。欧盟将对每件包裹加收1-3欧元的“环保处理费”。按日均1000单计算,一年下来仅这笔费用也可以轻松突破几十万欧元。
最后还有增值税变化,所有进口商品的增值税将按全额计算,不再有免税额度豁免,这意味着即使商品价值略高于150欧元,也要全额缴纳增值税。

欧盟这么做,带来的合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欧盟新规要求电商平台代扣代缴增值税,企业就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建立税务申报系统,调整商品标签,对中小卖家来说,合规成本预计将增加20%-30%。
另外物流时效也会延长。所有包裹在进关前都需要提前上传成分、安全认证等全套资料,海关还会逐件开箱严查,原本“7日达”的包裹,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
这些成本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我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这应该也是欧盟希望看到的。最终我国电商商品终端价格可能会上浮15-40%,这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他们就可能转向欧盟本土品牌。
最终,对国内卖家来说,做欧盟的生意要更难了。但可以不做吗?也许可以,但欧盟的生意,显然相对要更好做一些,因为消费能力更强,所以价格可以更高,由此到手的利润也会更高。
最重要的,欧盟市场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不那么卷的市场,对比今天国内各行各业现状,在欧盟做生意,仍然要轻松得多。
只是,现在在欧盟小额包裹征税的背景下,没有过去那么轻松了而已。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欧盟这个动作也绝非孤立事件,全球关税壁垒的“多米诺骨牌”可能正在倾倒。
首先就是美国,早在今年2月份,美国就已经取消了我国商品800美元以下免税措施,终结了T86清关模式。而日本也计划2026年起对1万日元以下进口商品征收10%消费税。
英国虽然已经脱欧,但步伐也和欧盟保持一致,即考虑取消135英镑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
这些变化都标志着跨境电商“无门槛狂奔”的草莽时代正式落幕。对我国电商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
最终我们不得不明白的一个现实是,在全球关税壁垒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做全球生意的难度和成本,或者说做欧美生意的难度和成本,可能还会上升。
这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