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人餐桌上消失的5种蔬菜,第一种曾是“百菜之主”

我们每天吃的蔬菜都是怎么来的?爱种菜的我们,祖先真的缺菜吃吗?如果给中华民族贴一个标签,那必须是——种菜魂!从刘备的菜园

我们每天吃的蔬菜都是怎么来的?爱种菜的我们,祖先真的缺菜吃吗?

如果给中华民族贴一个标签,那必须是——种菜魂!

从刘备的菜园子到陶渊明的豆苗田,从“耕读传家”的人生理想到“莼鲈之思”的乡愁味道,种菜早已写进我们的基因里。

如今,从青藏高原到南极科考站,从小区阳台到太空育种实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一片绿色。就算登上月球,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里能种菜吗?”

就连游戏世界也逃不开种田的宿命——别人在游戏里打打杀杀,我们进门先找荒地开垦。为什么我们对种菜如此执着?除了农耕文明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能种菜的地方,就意味着能扎根,能生存,生活就有希望。

但有趣的是,虽然我们这么爱种菜,今天餐桌上的大部分蔬菜其实都是“外来客”。本期就带你看看中国蔬菜的“迁徙史”!

在古代,老百姓吃肉不易,主要靠菜来下饭。《黄帝内经》说的“五菜”——葵、韭、藿、薤、葱,就是古人的当家蔬菜。

这些菜都是从野菜升级而来的。古人发现哪种野菜好吃又安全,就开始人工种植。

·葵:不是向日葵!是曾经的“百菜之主”,口感滑溜溜,现在西南地区还能见到,叫冬苋菜。

·韭:真正的常青树!中国人吃了三千年,春天最鲜,“夜雨剪春韭”就是它的高光时刻。

·藿:大豆的嫩叶,古代平民食物,“吃藿”约等于承认自己是打工人。

·薤:又名小蒜,现在基本退隐江湖当野菜去了。

·葱:从山东到全国,稳稳占据调味界C位。

除了这五位元老,还有一些“诗词网红菜”,比如《诗经》里的荇菜,因为太难种渐渐消失了。而萝卜和白菜这两位大佬,靠着好种又好吃,成功笑到最后。

仔细观察会发现,本土蔬菜多是单字名,而外来蔬菜多是二字名。它们的名字就藏着身世密码:

·“胡”字辈:汉代至隋唐从西域而来,如胡瓜(黄瓜)、胡荽(香菜)

·“番”字辈:明清经海路登陆,如番薯(红薯)、番茄(西红柿)、番椒(辣椒)

·“洋”字辈:晚清民国时期传入,如洋葱、洋芋(土豆)

辣椒的逆袭特别值得一说——它明朝时还是观赏植物,清朝却在西南地区火出圈,如今更是征服全国味蕾,川湘菜、火锅都离不开它!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蔬菜?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太多饥荒。把有限的粮食配上各种蔬菜,是劳动人民活下去的智慧。把蔬菜做得好吃,则是苦中作乐的生存艺术。

感谢那些穿越丝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蔬菜们,也感谢让它们扎根这里的每一个人。毕竟,能吃上好菜,就是最朴素的幸福。

【话题互动】你最爱吃什么蔬菜?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蔬菜吃法?评论区安利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