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的高铁建设可以说是步入“快车道”。从2009年石太客专开通实现高铁“零的突破”,之后大西高铁、大张高铁、郑太高铁相继通车,形成太原至北京、西安、郑州的“三小时交通圈”,全省11个设区市中已有9个通行动车。虽然如此,但山西在高铁发展方面还是与大部分省份有很大差距,而且晋东南长治、临汾与陕北延安之间仍缺少一条直达快速通道,成为山西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长治至临汾至延安高速铁路(简称“长临延高铁”)被提出规划建设,成为晋陕两省共同谋划的重点交通工程。
根据早期研究方案可知,长治至临汾至延安高速铁路是连接山西省长治市、临汾市与陕西省延安市的跨省区域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379公里,设计时速不低于250公里(预留提速300公里条件)。线路东起郑太高铁长治东站,向西经安泽、古县、浮山、洪洞等县,接入大西高铁临汾西站,再经吉县、陕西宜川县,终至包海高铁延安站,同步建设与大西高铁的联络线。该项目定位为区域干线,旨在填补青银通道与陆桥通道之间的路网空白,强化黄河中游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的互联互通。(该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方案以官方发布为准)
目前,长临延高铁仍处于前期推进阶段。临汾市已于2025年2月启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初步方案已提交国铁集团并建议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山西段(长治至临汾)预可研报告已完成,但尚未获得国家层面立项。陕西段(临汾至延安)需进一步与山西协同推进线路方案优化。项目建成后,将串联长治、临汾两大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及革命圣地延安,形成连接黄河中下游的快速通道,助力沿线文旅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并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不过,由于跨省协调难度大、国家铁路建设时序靠后,预计开工时间可能在2030年后。此外,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根据规划方案可知,长治至临汾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全长约379公里,估算投资超500亿元,需平衡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投入比例。如果大部分资金紧靠山西、陕西两省财政支撑,压力较大,所以首先就要解决资金问题。
其次,项目立项滞后,目前仅处于预可研阶段,仅纳入《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尚未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所以长治至临汾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还需先争取纳入省级规划,在需协调国铁集团、联合陕西省共同争取纳入“十五五”规划。但前提是,山西、陕西两省需在线路走向、站点设置、运营管理等方面需达成共识。
此外,环评也是一个关键。例如,长赣高铁项目立项多年到如今正式开工建设,已经筹备多年,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几次都是“卡”在环评。而长治至临汾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线路可能穿越黄河湿地等生态保护区,需采取隧道下穿、生态补偿等措施,可能导致环保审批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