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曾阻王健林利润外流,县长遭批贪腐,现在为何获赞清廉?

还记得那段在网上疯传的视频吗?贵州某县长直接要求万达"把在当地赚的钱全留下来",王健林一句"不如直接给5亿得了"让全网炸

还记得那段在网上疯传的视频吗?贵州某县长直接要求万达"把在当地赚的钱全留下来",王健林一句"不如直接给5亿得了"让全网炸锅。这事儿当时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骂县长太贪,有人说万达太抠。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让我带你走进这段被误解的扶贫故事...

话说回来,这位徐县长,198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那地方可是有名的将军县。他23岁就进省政府当科员,一干就是7年,写了上百万字的材料,就为了搞清楚贵州山区怎么发展。2012年,国家号召干部下基层扶贫,他主动请缨去了丹寨县。那时候的丹寨,穷得叮当响,17万人口里有将近一半是贫困户。他在那儿一待就是11年,现在已经是省政府副秘书长了。为啥从被骂贪心到现在被夸好官?关键是他真把丹寨带富了。

坦白讲,徐县长这人挺有意思的。本来我想说他是个书呆子,后来发现人家可实干着呢。在丹寨,他先抓基础设施,电力覆盖率从不到60%提到90%多,修公路、挖灌溉渠,让农田不干渴。还引进药厂和工程设备厂,让这个纯农业县开始有点工业味儿。失业青年几千人,他搞培训,教操作机器和种植技术,安排岗位匹配。32岁就当上了县长,那时候是贵州最年轻的县长。

2014年,万达响应国家号召搞包县扶贫,王健林团队考察贵州多地,丹寨本来不在名单上。徐县长听说后,直接带队去路口拦车,递资料邀请考察。这操作,够仗义吧?12月,双方签下10亿扶贫协议,建旅游小镇、职业学院和产业基金。谈判桌上,徐县长提出万达在丹寨的利润全留本地,通过基金形式监管,税收上缴县里。王健林一句"不如每年固定5亿",让网上炸开了锅。

实话说,这视频被剪得断章取义。为什么提这条件?扶贫优惠政策本是为脱贫设计的,有些企业前期吃红利,后撤资,地方政策白搭。徐县长想确保资金留在本地,支持长远发展,这不就跟上海引特斯拉一个思路吗?最终,王健林同意前五年提供资金支持,成立5亿基金,以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形式,量化给贫困户,分红10年以上。

丹寨当时3.8万贫困人口,每10人超2个是贫困户,16000农民需就业,9000户老人需赡养。万达方案长中短期结合,教育建学院,中期旅游带动,短期基金兜底。徐县长的强势,在网友眼里是贪,但从扶贫角度,是为县里争利益。万达也认可这模式,2016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2017年贵州先进集体。这就像谈生意,得互相让步,企业要盈利,地方要实效,不能光说不练。

协议签后,徐县长组织80多场推进会,协调细节。2016年方案调到14亿,建小镇、学院、产业园。2017年7月小镇开业,40天游客破百万,全县人口才17万!五年接待超3000万游客,旅游收入247亿,拉动20大产业50子行业,1.9万贫困户增收。村民就业稳了;学院招2000学生,50%进万达工作。万达追加到21亿,2020年9月发布"2025计划",从包县扶贫转支持致富,重点全域旅游。

丹寨变化太大了,公路通村,青砖房换土坯,贫困率归零。2019年摘帽,2020年入选孤独星球全球十大旅行地。万达项目可持续,除了基金,其他都创就业税收利润,还带多彩贵州等企业投13亿。网友从骂贪心到夸好官,就因为丹寨富了,人均收入上台阶,乡村振兴稳了。

现在想想,这事儿不光是个人故事,还给其他地方上了课。扶贫不是喊口号,得算细账,让钱生钱。丹寨从穷县到旅游县,靠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坚持。你说,如果每个贫困县都能有这样的实干家,加上有担当的企业家,乡村振兴是不是能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