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赫鲁晓夫之所以执着种玉米,就是因为想获得饲料然后大力发展畜牧业,能让苏联人民吃上

赫鲁晓夫之所以执着种玉米,就是因为想获得饲料然后大力发展畜牧业,能让苏联人民吃上更多的肉。而玉米是个好东西,可以说是个战略物资,能做燃油添加剂,能当谷物,能炼糖,还能当饲料。 玉米这玩意儿,在赫鲁晓夫眼里头,简直是救星。五十年代中,苏联城里人肉食凭票买,队排老长,柜台常空荡荡。他把多出肉定成头等活儿,觉得快法就是多弄饲料,扩猪牛羊圈。1954年他去美国转悠,在爱荷华玉米地踩绿茎,剥叶看籽粒饱满,回国就认定这货合适:产高、周期短,当饲料喂牲口,还能加工糖浆、淀粉,提酒精混燃料。莫斯科郊外和乌克兰黑土先试,他卷袖撒种子,技师推车运肥。初步收成上报,亩产超小麦,猪喂了长得壮。他一兴奋,就全国推。 1956到1959年,从哈萨克到西伯利亚,几十万共青团员和退伍兵挤闷罐车去荒原,砍灌木开黑土,拖拉机拉犁撒播机扔种子,化肥袋子进沟。西伯利亚站上,技师量株高摘叶夹册,油灯下抄数据电报莫斯科。赫鲁晓夫开农业科学院会,桌上地图样本堆,指向北边问寒地行不行。李森科走近黑板画图,说反复挨冷空气,玉米就耐寒。各地就这么年年扩,农民裹棉袄推播种器。1959年种到2800万公顷,占粮食地三成,报纸登金穗堆仓照,标题说产量赶美国。玉米不光喂畜,还当战略货:谷物顶小麦,炼糖做甜食,酒精加燃油省油。 这些年头刚暖和,试点数据亮眼,动员人多,进口美国杂交种,建乌克兰玉米所,出《玉米》杂志,开农业展玉米馆,宣传轰轰烈烈。赫鲁晓夫访美见农场主加斯特,聊玉米养猪牛,带回种子和技术,觉得苏联能抄美作业。短期看,肉奶产真上去了,城里人票上多点肉,生活松口气。但这路子急,挤了小麦黑麦地,没顾土壤轮作,风沙雨水冲走肥力,机器跟不上,干部瞎指挥,产量晃荡大。玉米适应北方?李森科那套说吹冷风就行,实际没谱,种几年等“适应”,白搭功夫。总归,玉米多面手没错,但苏联地广人稀,气候乱,规划一刀切,就埋雷了。老百姓起初觉得新鲜,猪圈里玉米喂的肉真香,可后来收成掉,粮紧,怨气上来。 玉米推开后,六十年代头,苏联连着冷年,西伯利亚哈萨克北玉米冻穗,叶卷黄死,镰刀割半熟堆垛烘不干,单产惨。饲料没增,反挤谷物地,1963年粮荒,动黄金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租船运小麦,码头卸麻袋汗湿衣,面包厂轮班赶供城。党内反对派拿这当把柄。 从1957年起,大建预制板五层楼,总几十万栋,四千万城人迁入。工地吊混凝土板锤敲钢筋,新户推门提箱上楼梯,有独厨卫。这些楼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用至今。玉米运动虽败,短期粮肉补了窟窿,住房真解了挤巴掌日子。 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稳农业,少冒进,多投肥机,产缓升,但没他那急劲。国际上,玉米闹剧让美苏比拼显苏联短板,肯尼迪时代美粮稳,苏联进口丢脸。台湾地区那头,防务部档案提过,冷战时美援粮影响亚太,但苏联玉米主内耗,没外溢大。总的,赫鲁晓夫想肉多点,玉米试了,住房成了,农业路弯,但人民日子往前挪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