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月球,这对挂在夜空里的老伙伴,有个很多人没注意的细节,它们不是一起出生的。太阳系早期最壮阔的篇章,由地球和月球共同演绎。这份同行的起点,差了足足几千万年。最新的科学研究把这个秘密挖了出来,让我们看清这对伙伴背后,有着太阳系刚形成时的热闹与惊险。

地球上最老的岩石层,科学家像翻家底一样扒过,测定地球年龄,离不开最古老的锆石晶体。不是随便找块石头就能算。从太空掉下来的陨石,也被科学家拆过研究。月球土壤的颗粒,科学家同样拿来细致研究。这些东西里有原子的时间钟,放射性同位素会慢慢变,变的速度像闹钟一样准。跟着这个速度算,地球的年龄就清晰了:约45.67亿年。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来的,是无数次分析锆石、化验陨石成分,用好几种同位素方法交叉验证才得出的。它标志着地球从一团滚烫的岩浆,慢慢凉下来、长出地壳的开始。我们根本摸不清太阳系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从混沌里变成现在有八大行星的样子,没有这个起点时间可不行,它特别重要。
科学家推断的依据,是阿波罗飞船带回来的月岩,月球的出生证明,只能靠月岩样本推断。我们没赶上月球形成的时候。43.5亿年左右这个数字,早期来自月海玄武岩的测年。这就有个问题了,要是月球比地球晚这么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晚上刷到月球的高清图,盯着那些坑坑洼洼的纹路会想,这些纹路里的同位素,已经默默记录了40多亿年的故事,每一份数据都在说月球怎么来的。研究月球锆石,又得出了45.3亿年的更古老数据。科学界倾向的,是44.6亿至45.3亿年这个区间。我倒觉得,这个年龄范围不是不准,反而说明大碰撞不是瞬间结束的故事,是一个快速但有过程的造物时刻,碎片从散开再到聚成月球,肯定需要一点时间,不会撞完马上就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月球。

约4000万至1亿年的时间差,存在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这个差距放在宇宙138亿年的历史里,好像就一瞬间。对地球和月球来说,太关键了。它直接告诉我们,月球不是和地球一起长大的。肯定是地球先诞生,后来发生了什么大事,才造出了月球。这件大事,是科学界最认可的大碰撞假说 。
那颗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名字叫忒伊亚。大约45亿年前,它和刚诞生没多久的地球撞在了一起,不是轻轻蹭一下,是实打实的正面撞击,威力大到把忒伊亚都撞碎了。忒伊亚大部分致密的金属核心,融入了地球的内核。剩下的碎片呢?地球周围的轨道上,被抛射了大量地幔物质,这些物质是忒伊亚和地球自己的地幔被撕裂、汽化后形成的。这些碎片不会飘走,地球的引力把它们拉住了。在地质时间里算很短的一百年左右,这些碎片就聚在了一起。一个全新的天体,月球,由这些轨道上的碎片凝聚而成。

月球的很多特点,只有这个假说能说通。极其相似的氧、钛同位素组成,存在于地球和月球之间,两者来源不同,同位素组成不可能这么像,不同来源的天体,元素的比例早就不一样了。月球的特征之一,是一个相对较小且密度低的铁核,大部分铁都跟着忒伊亚的核心进了地球,月球剩下的铁自然就少了。月球整体的特点,是挥发性元素的贫乏,这些轻的元素比如氢、氦,月球上几乎找不到,碰撞时温度太高,它们都蒸发跑了。这些细节每一块都能对应到大碰撞的过程,拼起来正好是月球诞生的完整画面。
盯着月亮看久了,会想月球上的尘埃里,是不是还留着忒伊亚的痕迹?地球的岩石里,本就留着早期太阳系的记忆,月球的尘埃也该一样。我们看月亮,知道它不只是个发光的球,是地球45亿年前那场碰撞的孩子,是陪着地球走过亿万年的伙伴。每次踩在地上,感受着土地的扎实,再想想45亿年前的那场撞击,就觉得我们的家园能存在至今,本身就是件特别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