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是某电梯维保公司的采购专员,刚接手工作时总被师傅叮嘱:“电梯配件采购,质量是命根子,容不得半点马虎。”起初他觉得这话太绝对,直到经历了一次因配件质量问题引发的电梯困人事故,才真正理解了“质量优先”的分量。以下是他在实践中总结的电梯配件采购三大原则。
原则一:资质审查“三看三查”,把好准入关
电梯
“第一次采购限速器时,我差点被低价供应商忽悠。”李工翻出当时的采购记录,某供应商报价比市场均价低30%,但提供的检测报告模糊不清。他按照师傅教的“三看三查”法仔细核查:
一看生产许可证:核对发证机关是否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认是否包含“电梯配件制造”许可项目;二看型式试验证书:验证证书编号是否能在全国特种设备公示平台查询到;三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认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且认证范围包含电梯配件生产。
通过“三查”(查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过往客户评价、查售后服务记录),李工发现该供应商存在多起质量纠纷,最终否决了合作。后来这家供应商因生产劣质配件被查处,印证了他的判断。

电梯
实操要点:
要求供应商提供资质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
对关键配件(如安全钳、缓冲器)必须提供型式试验报告
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违规企业永不合作
原则二:样品测试“三步验证”,杜绝“金玉其外”“有次采购的接触器,外观和正品一模一样,但实际寿命只有正品的1/3。”李工展示着测试台上的对比样品。那次教训后,他制定了“三步验证法”:
第一步:外观比对:用游标卡尺测量关键尺寸,用光谱仪检测材质成分;第二步:功能测试:在模拟工况下连续运行72小时,记录温升、噪音等参数;第三步:破坏性试验:对样品进行超载、短路等极端测试,观察失效模式。
某次采购门机系统时,通过破坏性试验发现某品牌产品的齿轮箱在3倍额定扭矩下出现裂纹,而合格产品能承受5倍扭矩。这种严苛测试让李工团队避免了批量质量问题。

电梯
测试技巧:
建立常用配件的“质量红线”标准(如接触器触点银层厚度≥0.5mm)
对进口配件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和海关报关单
保留测试视频作为质量追溯依据
原则三:溯源管理“全程可追”,筑牢安全防线“去年某小区电梯制动器失效,我们通过溯源系统2小时内就锁定了问题批次。”李工打开公司的配件管理系统,每件配件都有唯一的二维码,扫描后可查看:
生产日期、批次号
原材料供应商信息
检测报告编号
物流轨迹记录
这种溯源管理让李工团队在处理质量纠纷时掌握了主动权。某次客户投诉导向轮异响,通过扫码发现该批次产品轴承润滑脂型号错误,立即召回了同批次56件产品,避免了更大事故。
溯源实施要点:
要求供应商在包装上喷涂批次追溯码
建立电子台账,记录配件流向和维修记录
定期抽查溯源信息的完整性

实施这三大原则后,李工所在公司的配件质量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7%,因配件问题导致的电梯故障下降82%。更让他自豪的是,在最近的市场监管局抽检中,公司采购的配件全部达标,获得了“电梯维保质量标杆企业”称号。
“现在每次签订采购合同时,我都会在质量条款上加粗标注:‘因配件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供应商承担全部责任’。”李工说。这不仅是法律意识的提升,更是对“质量优先”原则的坚守。在电梯安全关乎生命的行业里,这样的坚持,永远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