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如今却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肥肉”。今年早些时候,多地医保局接连发出预警,严禁将医保卡变成“购物卡”。可警示归警示,这条灰色产业链依旧在光天化日之下疯狂运转。
牙刷穿上“牙科用毛刷”的马甲,面膜变身“医用敷贴”,防晒冰袖成了“医用隔离垫”——这些看似荒诞的变形记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医保基金套利游戏。
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栏目的记者走访多地药店,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在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一款名为“牙科用毛刷”的医疗器械,店员直言不讳:这就是普通牙刷。在大参林药店,“牙科洁治器”其实就是牙线。更有甚者,成都泉源堂大药房售卖的美瞳,在医保结算时竟然显示为“000”。
这些企业玩的什么把戏?说白了,就是给日用品穿上医疗器械的“马甲”,再利用医保系统的漏洞,让消费者能用医保卡直接结算。因为,在部分地区,“医用隔离垫”被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可以使用医保卡支付,但如果是日常使用的防晒用品,属于日用品,则被明令禁止刷医保卡结算。
河南超亚公司的操作堪称“经典”。该公司生产的防晒冰袖,摇身一变成了“医用隔离垫”。公司许总得意地透露,仅这一款产品就进入了全国近2万家药店,合同金额高达9000万元。令人震惊的是,这位许总丝毫不觉得有问题,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完全合法合规,每一款产品都有27位医保编码。”
合法合规?真是天大的讽刺。清扬君查阅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隔离垫”明确属于病人护理防护用品,主要在医院普通病房使用。防晒用品怎么就成了医疗器械?

值得关注的是在护肤品领域。甘肃兰州多家佛慈大药房里,“兰肌慕”和“医妍集”品牌打着“医用护肤品”的旗号大行其道。这些产品的背后推手——湖南慕雪时代公司负责人毛总毫不避讳地炫耀,仅佛慈大药房一个渠道,年销售额就接近1000万元。

公司刘总更是道出了实情:药店单纯卖药利润不高,必须拓展新渠道。而所谓的“药妆”产品线,就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单纯卖药利润不高,只有拓展新的渠道才能让药店赚到更多的钱。“药妆”可以做一条产品线,而且要会卖、会推荐。慕雪时代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的预期用途也写到了医美术后的创面护理。但实际上,公司员工坦言,这些产品更普遍的使用场景,其实就是日常护肤,与医疗器械备案的预期用途无关。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产品六成销售额都是通过医保卡支付的,算下来每年至少有600万元医保资金被这样“刷”走。
这套玩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企业钻医疗器械备案的空子,药店赚取高额利润,消费者图一时方便,三方“合谋”之下,医保基金成了任人宰割的肥肉。
要知道,医保基金不是普通的储蓄账户,它是全国人民看病救命的保障。今天每多刷一分钱买面膜、买防晒袖,明天就可能少一分钱救命。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透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保障。
监管部门是该出手的时候了。不仅要堵住医疗器械备案的漏洞,更要加强对药店和企业的监管。否则,今天可以是牙刷、面膜,明天就可能是任何日用品。这条灰色产业链不斩断,医保基金的安全防线终将被侵蚀殆尽。
我们每个参保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保卡不是购物卡,救命钱不是零花钱。纵容这种灰色生意,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图源及主要文字内容来源: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