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7年,贺子珍和康克清的合影,注意看她们的眼神,绝非等闲之辈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在延安抗大期间,贺子珍和朱德夫人康克清的珍贵合影,照片中,贺子珍和康克清并肩站立,手都向后背着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在延安抗大期间,贺子珍和朱德夫人康克清的珍贵合影,照片中,贺子珍和康克清并肩站立,手都向后背着,身穿军装,头戴八角帽,英姿飒爽,注意看她们的眼神,绝非等闲之辈,贺子珍眼神坚毅,满眼对革命前途的向往和坚定,而一旁的康克清则眼神沉着冷静,她们更多透露出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1927年8月,贺子珍跟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井冈山,10月,34岁的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辗转千里上井冈山,在万山丛中,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了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

贺子珍又名桂圆,上学后,刚毅的贺子珍嫌桂圆这一名字俗气,于是改名为“自珍”,后来,在中央苏区,贺子珍同古柏的爱人曾碧漪一同为前委保管文件,把自珍写成了子珍,于是子珍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

贺子珍自幼聪颖过人,父亲闲暇之余还在家教她读书写字,贺子珍渐渐长大后,她秉承了母亲姣好的面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娟秀的瓜子脸,两条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灵动秀美的眼睛,贺子珍的美丽与智慧,为她赢得了“永新一枝花”的美誉。

当毛主席来到井冈山时,贺子珍见到毛主席,却早已久仰大名,在之后的革命工作中,贺子珍与毛主席经常在一起讨论,毛主席向贺子珍咨询井冈山的历史,风俗民情,农民运动的发展状况等问题,贺子珍则向毛主席求教马列主义和相关的革命理论,不久后,贺子珍成为毛主席的助手,帮助记录整理调查情况。

1928年9月,毛主席和贺子珍喜结连理,贺子珍调任湘赣特委和红军前卫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毛主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贺子珍调任中央临时政府机要科科长,贺子珍协助毛主席工作,同时还要照顾毛主席的日常起居和儿子毛岸红。

1934年10月,贺子珍跟随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她将儿子毛毛托付给留在苏区的毛泽覃,贺怡夫妇,这一别,也成了母子永别,此后,贺子珍又在贵州诞下一位女婴,当时情况危急,她当机立断,将孩子托付给当地老乡。

不仅如此,贺子珍为了掩护伤员,头部,背部被炸伤14处,历经险阻,1935年10月,红军终于到达陕北,长征结束,贺子珍也成为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30多名女战士之一。

到达延安后,她担任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科科长,不久后,她进入抗大学习,抗大紧张的生活,对于身体已经损坏的贺子珍而言,过于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她决定前往苏联治疗。

而这张珍贵的留影,便是在抗大拍摄的,一旁的康克清同样是参加了三大主力长征的女战士之一,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从童养媳再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争执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她都是一步步走来。

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成为红四方面军党校总支书记,而她和朱老总结识于井冈山,一起穿越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携手走过和平岁月,始终相敬如宾。

邓颖超曾这样描述她:“长征队伍中的女同志男同志一样坚定勇敢,在长征途中,康克清同志,是一直在部队担任政治工作的,她身穿戎装,脚穿草鞋,腰间配备着短枪,完全和部队战士一起行动。”

康克清的长征历程,比红一方面军其他女红军整整多了一年时间,多走了万余里,她先后三次翻阅终年积雪的雪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可她对于长征的亲身感受,却语出惊人:“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

而对于康克清的形象,在外国女作家尼姆.威尔斯的笔下,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她写道:“康克清的性格惹人喜爱,圆圆的脸盘,容貌端正秀丽,长着一双浅褐色的杏仁眼和一排整洁洁白的牙齿,她的身材高于一般人,体格健硕匀称,举止沉着冷静,她是健美的化身,晒黑了脸上和红润的双颊上光华常在,流露出真挚的眼神。”

她和贺子珍在那一时期,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教育者,在延安时期,她们也创造了伟大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