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老夫妻告儿孙,儿媳哭诉:早知如此不嫁!

最近,央视《法治深壹度》栏目报道了一起让人唏嘘的家庭官司,上海的一对老夫妻把亲生儿子和儿媳告上了法庭,小夫妻在法庭上崩溃

最近,央视《法治深壹度》栏目报道了一起让人唏嘘的家庭官司,上海的一对老夫妻把亲生儿子和儿媳告上了法庭,小夫妻在法庭上崩溃大哭,儿媳更是直言后悔结婚。

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静安区法院的一幕。为啥一家人会闹到这步田地?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故事,看看亲情和房子之间,到底该怎么平衡。

口头承诺的婚房,儿媳的信任从何而来?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老两口有一个儿子顾先生和一个女儿,顾先生在工作中认识了同事王女士,两人在2015年谈恋爱到了结婚的年纪。

房子成了大问题,顾先生原本想卖掉家里的老房子,换套更好的婚房,但老两口不同意。他们说,家里在彭浦的老房子不是空着吗?你们去住就行了,以后结婚也能长期住。

这话听着挺暖心,王女士当时就觉得,公婆是真心想帮他们。她后来在法庭上说,自己婚前就有房子,要不是看中顾先生的人好,才不会图这套才40平的小房子。她说,热恋时的顾先生对她特别体贴,让她觉得未来有依靠,这才同意了婚事。可谁能想到,这个口头承诺后来会变成矛盾的导火索呢?

王女士回忆说,当时公婆还提到,等他们老了,房子会分给儿子和女儿,但儿子占大头。这话让顾先生和王女士觉得,房子算是他们的了,至少能一直住下去。王女士说,她不是贪图物质的人,要是早知道公婆会反悔,她根本不会嫁进来。

结婚前,她还因为房子的事和顾先生闹过分手,但顾先生带回父母的承诺后,她才放心。现在想想,她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靠口头约定办事,但没白纸黑字写下来,就容易出问题。王女士的委屈不难理解,她嫁人图的是安稳,结果却闹上法庭,换谁都得崩溃。

这老房子虽然小,但位置不错,王女士和顾先生结婚后一直住着。老两口呢?搬去和女儿一起生活了。可日子一长,问题就来了。

老人在女儿家过得不太顺心,作息、吃饭习惯都不一样,经常闹别扭。他们就想搬回自己的老房子住,但儿子儿媳已经住习惯了,这下矛盾就爆发了。

王女士说,公婆当初承诺得好好的,现在突然要收回房子,让她感觉被骗了。她说,要是早知道会这样,她宁愿不结婚,也不受这委屈。这种家庭纠纷,往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口头承诺听起来简单,但没法律保障,最后伤的是感情。

婚后经济变化,小夫妻的困境与老人的帮忙

结婚后,顾先生和王女士的生活慢慢变了。他们觉得经济压力大,就没急着要孩子。老两口还劝他们,说房子都给你们住着了,有啥压力呢?可小两口不这么想,他们盘算着怎么多赚点钱。

后来,王女士把自己婚前的房子卖了,在上海市中心换了套小商品房,还在郊区申请了一套经济适用房。这套经适房的首付款,老两口还帮忙凑了钱,甚至向亲戚借了债。

老人觉得,这都是为了儿子一家好,从没想过要在房产证上加名字。他们以为,儿子儿媳日子好过了,自己也能轻松点。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市中心那套商品房面积太小,住着不舒服;郊区的经适房又太远,交通不方便。小两口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正是需要老人帮忙带的时候。

王女士说,他们现在两头难,既想住得近点方便照顾孩子,又没法放弃已有的房子。老人想搬回老房子,小夫妻就觉得,这不是添乱吗?他们需要老人搭把手,结果老人反而要收回住处。

这种经济上的变化,本来该是好事,却成了矛盾的催化剂。顾先生和王女士觉得,自己努力改善了生活,老人却不体谅;老人则认为,儿子儿媳有了两套房,还不肯还老房子,太不懂事。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因为钱和房子闹别扭。老两口帮儿子付首付,是出于亲情,但儿子儿媳可能觉得这是应该的。王女士在法庭上提到,结婚时连首饰都没买,酒席菜钱公婆也没出,这些小事积在一起,让她心里不舒服。

虽然婚后日子还过得去,但一旦遇到大事,比如孩子出生,矛盾就藏不住了。经济好了,亲情却淡了,这大概是这个家庭最让人心疼的地方。

老人付出那么多,小夫妻却觉得不够;小夫妻奋斗那么久,老人却看不到他们的难处。这种误会,往往是因为沟通太少,各想各的。

孙女住进ICU,家庭矛盾彻底爆发

孙女的出生,本该是件喜事,却让这个家的矛盾彻底激化了。王女士早产生下女儿,孩子一出生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44天,医疗费花了十几万。

顾先生说,那段时间他得上班,全靠王女士一个人照顾孩子,早上弄好早饭出门,晚上回来王女士才能吃上饭、上个厕所。

他们觉得,老人在这个时候特别冷漠,不管不问,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这种态度让顾先生和王女士心寒,觉得父母不把他们当亲人看。

可老人那边说法完全不同。老太太说,她每天早早坐公交车去儿子家照顾坐月子的王女士,坚持了一个月。孩子住院时,老人还让儿子把母乳冻起来,自己辗转坐地铁送到医院,坚持了十几天。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只是儿子儿媳没看到。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家庭隔阂,往往是因为双方没好好沟通。王女士觉得公婆小气,连医疗费都不帮;老人却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儿子儿媳不领情。

这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夫妻觉得,在最难的时候,父母没伸手帮一把;老人则认为,儿子儿媳太依赖他们,不懂感恩。

生活中,很多家庭矛盾都是这样,小事积成大事,最后爆发出来。孙女ICU事件后,两代人几乎不说话了,老人提出要搬回老房子,小夫妻坚决不同意,这才闹上法庭。

王女士在法庭上哭诉,说如果早知道公婆会这样,她绝不会嫁进来。这话听着扎心,但也反映出,婚姻里的信任一旦破裂,就很难修复。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更多的是讲情,可当情分没了,理就说不清了。

对簿公堂与和解,法律无法强制亲情

法庭上,顾先生和王女士几次情绪失控,哭成泪人。法官调查后发现,小夫妻不是不讲理的人,只是情感上接受不了父母的反悔,再加上现实困难,比如孩子小、房子不便,他们才不肯搬。

老两口呢?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回自己房子住,天经地义。双方僵持不下,法官只好尽力调解。

最终,老两口放弃了要求儿子儿媳付房屋占用费的请求,小夫妻也答应在三个月内搬离老房子。法官说,法律能强制交钥匙,但强制不了亲情,这话点中了要害。

调解后,小夫妻提前搬走了,生活慢慢回归正常。回访时,双方都表示日子稳定了,但心里的疙瘩可能还没完全解开。这个结局不算完美,但至少没让亲情彻底破碎。

生活中,很多家庭纠纷都需要这样的折中办法。老人让步了,小夫妻也妥协了,这说明他们心里还有对方。

王女士后来可能也想通了,婚姻不能光靠房子维系,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顾先生作为儿子,夹在中间最难,但他最终选择了配合法律,这或许是个新的开始。

这个案子提醒我们,家庭事最好别闹上法庭,因为赢了官司,可能输了感情。口头承诺再美好,不如写下来踏实;经济条件再好,也别忘了多沟通。

老两口和小夫妻的故事,不是个例,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咱们从中能学到,亲情是脆弱的,需要用心维护。别等对簿公堂了才后悔,早点坐下来聊聊,或许就能避免很多麻烦。

这篇文章通过真实事件,分析了家庭矛盾背后的原因,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有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聊聊怎么守护亲情。

评论列表

cherry
cherry 10
2025-11-08 09:00
在上海市中心换了套小商品房,还在郊区申请了一套经济适用房。这套经适房的首付款,老两口还帮忙凑了钱,甚至向亲戚借了债。这还不知足?都外面有两套房子了,那就给一套老人住了,[捂脸哭]

柠檬 回复 11-08 09:48
。中心的小的是他自己钱买的,然后郊区的只是签了首付还是要管管。他嫁进来图什么图?图还有个上海户口啊,就啥都不要,就嫁进来了。

cherry 回复 柠檬 11-08 09:50
首付老人也出钱呀!如果她们习惯住老房子,就把郊区给老人住

猫咪不抬杠抬杠就是你全家都对
猫咪不抬杠抬杠就是你全家都对 6
2025-11-08 09:34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1
2025-11-08 09:48
房子没要上还搭上了婚前房
Heaven Blue
Heaven Blue 1
2025-11-08 09:02
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