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看不中用的5款茶具,入手即闲置,备一个空一个,你家有几个?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又看到绿厂发布新机的消息了,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真是越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看到绿厂发布新机的消息了,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

感觉这个系列每次更新,最引人注目的都不是性能,而是外观。

什么全系光刻工艺、一体冷雕玻璃,各种新工艺都往手机背板上使劲。

毕竟不是旗舰机型,在把外观做到极致的同时,只要核心功能不拉胯,总是会有不少人买单的。

人都会不自觉地偏向美的事物。

看到造型精巧、色彩协调的东西,心里会涌现愉悦之感,甚至下意识地认为:外观好看的东西,品质应该也不会出错。

虽然我们都知道,“以貌取物”并不完全可靠,但美丽的诱惑,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买茶具也一样。

有多少茶友买茶具时,习惯将外观的重要性排在实用性之前?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好看、但并不实用的茶具,看看茶友们中招了多少。

《2》

第一件:玻璃盖碗。

玻璃材质晶莹剔透,做成茶具放在茶席上绝对亮眼。

就说那玻璃公道杯,装着清透的茶汤,在光照下熠熠生辉,看着就舒服。

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茶时,欣赏芽叶在杯中舒展的模样,也确实是一种享受。

不可否认,玻璃茶具在茶桌上的出镜率很高,但玻璃盖碗的使用性并不能与前两者相比。

玻璃作为一种导热性极强的材料,非常不适合用来制成盖碗。

泡功夫茶要快出汤,但玻璃盖碗注入沸水后,热量会迅速传递至整个碗身,还没来得及出汤,手指就会被烫得抓不住盖碗。

而且,表面本就光滑的玻璃,加上高温带来的刺激,会让茶友们在抓握时打滑,既烫手又不安全。

用玻璃盖碗泡茶,体验一塌糊涂。如果一不小心摔碎盖碗,喝茶的好心情也没了。

相比之下,外观简约大气的白瓷盖碗,用起来要顺手多了。

《3》

第二件:劣质的开片汝窑杯。

汝窑,以其温润、典雅的质感闻名,釉色清透,器型柔美。

那种含蓄内敛的气质,很有东方韵味。尤其是开片后,釉面纹路细腻别致,颇具观赏性。

但村姑陈在此提醒,茶友们买汝窑时,一定要避开那些价格低廉的劣质汝窑杯。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黑心厂家会使用品质很差的釉料。这些釉料中很可能含有超标的铅、镉等重金属。

与茶汤接触后,这些有害物质会从釉中析出,随着茶汤被喝下去。

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真心喜欢汝窑的茶友,建议选择品质有保障的杯子入手。能避开的健康隐患,还是尽量避开的好。

《4》

第三件:茶宠。

造型多样的茶宠,从金蟾、貔貅到各种动植物,寓意吉祥,是湿泡台上常见的装饰。

老茶客们喝茶时,顺手用热水热茶浇一浇,时间长了,茶宠上就会裹上一层包浆,这便是养茶宠。

不过,在干泡台更为流行的今天,茶宠的处境略显尴尬。

抛弃了大茶台的干泡台,追求的就是干爽整洁,自然没法将茶汤直接浇淋在它身上。

一个干放在茶席上的茶宠,多少显得多余了。

不仅占地方,放久了还落灰,不如用一束鲜花、一盆绿植取而代之。

对于追求简洁的现代茶空间来说,茶宠早已不是必需品,新茶友也没必要跟风购买。

《5》

第四种:盖置。

盖置,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安置盖子的小物件,可以避免盖子直接与桌面接触。

看似实用,但在实际泡茶过程中,其实不太会用到盖置。

冲泡绝大多数茶类时,出汤后直接将盖子盖在盖碗上即可,方便省事的同时,又能防止茶香飘散。

只有在冲泡清香型铁观音时,才需要揭盖晾茶。

因此,专门购置一个盖置,使用的频率非常低,而且,它的功能完全可以被其他东西替代。

闲置的小碟子、品茗杯,都可以当盖置来用。

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物件,不用特意去买。

《6》

第五件:紫砂罐。

紫砂罐气质古朴,很多茶友都会买一个回家存茶或醒茶。

但实际上,紫砂罐的双气孔结构对茶叶很不友好,并不适合用来装茶。

紫砂罐表面的细小孔洞,使拥有了良好的透气性,极易吸附茶香。

茶叶存放在紫砂罐中,香气都被吸走了,冲泡时能释放出来的风味便所剩无几。

不仅如此,外界的水汽和异味,也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紫砂罐,进一步影响茶叶品质。

失香、受潮、又染上杂味的茶叶,品饮价值大大降低。

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过长时间存放的普洱需要醒茶,其他茶类都没有醒茶的必要。

如果要存茶,三层包装法也远比紫砂罐靠谱。

《7》

接触任何事物的时候,视觉总是最先获取到信息的。

出色的外观,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引发一系列积极的联想。

比如,看到精巧的玻璃盖碗,会想象它摆在自家茶席上的模样,然后没忍住下了单。

直到真正用起来,才发现种种不便,与想象中的美好相去甚远。

所以,建议茶友们在入手茶具前,先问问自己,是否需要它?它是否实用?

即便不差钱,买回一大堆用不上的物件,堆在家里也是负担。

不如选些好看又实用的,边用边欣赏,物超所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