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早高峰晚高峰里,总能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景象:那些老司机们连看都不看的低价单,比如距离近还得绕路、补贴少得可怜的订单,往往刚一发布就会 “秒没”。
很多司机就纳闷,到底是谁在抢这些看似不划算的单子?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抢这些单的大多是刚加入网约车行业的新人。

他们还没被反复跑单却赚不到钱的现实 “打压” 过,身上还带着一股想靠多接单攒收入的冲劲以及开网约车的新鲜感,觉得只要能接到单,积少成多也能有不错的收益,不像老司机早就摸透了其中的门道,知道这类单子跑下来极耗时间还不赚钱,干脆直接忽略。
而对平台来说,平台就是需要这种新鲜血液,新手司机远比老司机 “好掌控”—— 新人大多不会挑单,不管是短途低价单还是需要跑远途的单子,只要系统派过来,他们基本都会接,再加上平台所谓的新人补贴以及接单奖励,也能让原本的低价单变得诱人起来,正好能承接那些老司机不愿意碰的订单,保证平台的订单能顺利完成,不会出现大量订单没人接的情况,也能靠平台补贴挣一波名声。
而老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自己的接单判断,只会选那些性价比高的单子,剩下的 “冷门” 订单就需要新人来填补空缺。


可新人的热情往往撑不了太久,等他们接的低价单多了,慢慢就会发现问题:每天跑下来看似接了十几二十单,但到手的钱远比预期的少,公里数一点没少,但是有时候甚至连每天的基本开销都覆盖不了。
意识到 “赚不到钱” 之后,不少新人就会选择退出行业,而这正好帮平台消化了一波多余的运力 —— 毕竟如果司机数量太多,大家抢单竞争激烈,不仅会导致部分司机接不到单,还可能引发司机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平台的整体运营,新人的自然退出刚好能让司机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那些最终没选择退出的司机,其实都是经过市场筛选的 “能忍受者”—— 他们要么找到了更高效的接单方法,能在低价单之外接到更多优质订单,要么就是能接受较低的短期收益,愿意靠长期坚持来积累客户或等待更好的订单机会。这些留下来的司机,逐渐成为平台的稳定运力,既能承接一部分常规订单,也能在新人补充进来时,起到一定的 “传帮带” 作用,而平台则继续靠着 “招新人 — 新人赚不到钱退出 — 留下稳定司机” 的循环,维持着整个运力体系的运转,让那些看似没人要的低价单,始终能有新人愿意去接,保证平台的服务能持续覆盖到更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