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联合国开了个紧急会议,讨论的不是别的,正是苏丹越来越惨烈的人道危机。有官员在会上说了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在苏丹达尔富尔的法希尔市,“地上的血迹,从太空都能看见”。
这话听着夸张,但背后的情况可能更严峻。
事情要从去年4月说起。当时苏丹的两个实权人物——军队总司令布尔汉和快速支援部队的头领达加洛,这对曾经联手执政的“老战友”,突然就翻脸打起来了。
他们为啥闹掰?说白了,就是“枪杆子归谁管”的问题。一个想收编对方的部队,统一指挥;另一个死活不肯放权,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和武装。谈不拢,那就只能动手。
这一打,就是一年多,把整个国家都拖进了泥潭。
仗打得有多惨?几个数字可能比较直观:
将近3万人丧生。
超过12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这个流离失所的人数规模,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号。
全国接近一半的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
大部分医院和学校都关了门,成千上万的孩子没学上,甚至面临生存威胁。
简单说,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家,基础生活系统正在快速崩溃。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内战,怎么就僵持不下,愈演愈烈了呢?
首先,战场上谁也吃不掉谁。政府军守住了首都和重要港口,但在达加洛的老家达尔富尔地区,却节节败退。法希尔市作为达尔富尔最后一个被攻占的主要城市,被围了18个月,城里挤进了150万逃难的人。城破之后,关于针对平民的暴行报告就不断传出,这也是前面那句“太空可见的血迹”的由来。
其次,这背后可能不只是“内斗”。很多观察家怀疑,这场仗有“代理人战争”的影子。有指控说,快速支援部队通过境外势力获得了资金和武器支持(比如被指控的阿联酋,但对方否认了)。这使得冲突更加复杂,和解更加困难。
国际社会不是没调解过,沙特等国牵头谈了好几轮,但效果甚微。虽然一方最近同意“人道停火”,但大家心里都打鼓,觉得停火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如今,战火还有扩大的迹象。一边想从达尔富尔往外打,另一边则在其他州发起反攻。仗这么打下去,最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对于苏丹的困境,国际社会正在尝试采取更多行动,比如联合国就决定成立调查团,去搞清楚法希尔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在其中的立场是呼吁立即停火,确保人道援助能送进去,并且一直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粮食、医疗物资等实际帮助。
总的来说,苏丹这场冲突,起因是高层权斗,但如今已演变成一场牵扯多方、让平民付出巨大代价的长期消耗战。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被战争蛀空,伤痕可能需要一代人来抚平。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压力下,这场似乎“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有没有可能迎来转机?那斑斑血迹,何时才能从大地上真正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