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环境部宣布,将把野猫列入威胁本地物种生存的“害兽”名单,计划在2050年前消灭野猫,以保护本土物种。这意味着,野猫将与雪貂、白鼬、老鼠和负鼠等新西兰的“有害哺乳动物”一样,面临全国性的大规模清除行动。新西兰环境部计划在2026年3月公布更详细的方案。

猫并非新西兰的本土物种。它们是在18世纪末,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船只作为“控鼠员”登陆这片土地的。然而,对于新西兰这片孤立的岛屿生态系统来说,猫的引入是一场生态灾难。
新西兰本土动物群的特有性极高,约80%的植物、84%的爬行动物和所有蝙蝠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人类到达之前,除了两种小型蝙蝠,新西兰几乎没有陆地哺乳动物,鸟类占据着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由于长期没有天敌,比如几维鸟、鸮鹦鹉等鸟类逐渐失去了飞行能力,在地面筑巢繁衍。

鸮鹦鹉,新西兰独有的鹦鹉品种,极危物种
当猫到来后,这些毫无防备经验的本土动物就成了“活靶子”。在野外,野猫成为当之无愧的“顶级掠食者”,没有天敌,气候适宜,且本土鸟类、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猫在新西兰逐渐泛滥成灾。
据估计,目前新西兰大约有250万只野猫,每天在全国范围内杀死数百万只本土动物。对于已经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每一只被猫杀死的个体都可能将整个物种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2010 年,研究人员观察到一只野猫在一周内杀死了 107 只蝙蝠
早在20世纪初,新西兰自然保护运动就呼吁人们杀死野猫,以保护鸟类;2013年,新西兰经济学家兼慈善家加雷斯·摩根就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根除野猫,同时呼吁民众不要再养新猫,让家猫自然消亡此举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
而这一次在2050年前“根除”野猫的计划,也终于有了民意基础支撑:大约90%的受访者支持控制猫的数量或加强对猫的管理。

被野猫捕食的鸟类残骸
据新西兰环境部介绍,根除野猫的措施包括使用毒香肠作为诱饵,以及安放新型陷阱,当野猫经过时就喷洒毒药。而对于家猫,动物保护组织则呼吁公众把猫养在室内,不要出门。
除了猫,雪貂、白鼬、老鼠和负鼠等食肉动物也是被人类引入新西兰的,它们同样对本土生态带来了巨大破坏,早已被列入害兽名单。
干预自然,仅需一次或几次放生;而修复生态创伤,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