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发生有时候不一定伴有多严重的症状,因为肾脏前期具有很强大的代偿性,症状就不很明显,等到代偿能力消耗尽了,才开始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等,这就是为什么3期是整个肾病发展的分水岭。
1-2期基本症状轻异常指标少,对生活影响非常小。但进入到3期之后,病情就发生质的变化了,代偿能力耗尽,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如果控制不住进展紧跟着就是肾衰竭。

肾衰竭的发展是渐进性的,有时候不一定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指标却悄悄在变化。最有特点的是血肌酐,尿酸这些,但有时候它们具有滞后性,比如肌酐200多也可能已经肾衰竭了,主要还是与每个人病情,年龄等等都一定关系。
因此要准确关注肾功能的动向,不能只盯着肌酐这一项指标,有2个指标更敏感:
一、尿量的变化趋势
反映肾脏排毒能力的指标除了肌酐,尿酸,尿素氮这些专门的毒素指标之外,尿量也是其中之一。排尿是肾脏排毒的通道之一,尿量的变化之间反映出肾脏滤过及肾小管间质重吸收的能力。

肾衰竭阶段,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纤维化损伤超过50%以上,多数患者尿量开始减少。最明显的还是要数尿毒症阶段。一般低于1500毫升就属于尿少,低于1000毫升明显减少,低于400属于炎症少尿。
如果你进入到肾衰竭阶段了,肌酐超过了450,尿量仍然正常是一个有利的逆转信号,这说明你剩余的肾脏细胞能在顽强的发挥滤过排毒作用,且损伤的部分也在继续带病工作。此时需要积极去疏通肾脏内部微循环,促进毒素的积极排出,纠正肾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是恢复部分肾细胞的关键时机,可以将肾小球滤过率提升10%-20%,显著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二、肾脏大小变化
观看肾脏是否实质性损伤另一个指标就是肾脏体积大小,是否有萎缩,相对来说,萎缩多发生在肾衰竭之后,主要是大量肾细胞耗竭之后,加上毒素的蓄积,局部出现严重硬化损伤后,就开始萎缩了。
肾脏萎缩会观察到明显的血流变差的信号,血液灌注不足,滤过率下降,尿毒症风险升高。
此时需要积极去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血管,疏通肾脏内微循,清除血液内致病毒素,尽可能延缓肾脏萎缩的时间。只有少部分局部受损较轻的肾单位可能恢复,但大部分肾脏萎缩后可逆性不大。
这两项指标可以更直白的让你了解自己的肾脏到底损伤到哪种程度了,有时候悄无声息的损伤更可怕,让你来不及采取措施,因此在关注肌酐这些表明指标时,也别忘了关注到肾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