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鲁特11月27日电 记者手记|黎以停火一周年:战火未熄 阴影仍在
新华社记者曹昌浩 申峰
在黎以停火协议生效满一周年之际,以色列不断加大对黎巴嫩南部及东部地区的空袭和炮击力度,甚至在近日直接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地区,令原本脆弱的停火协议面临崩溃风险。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黎南部多座边境村镇走访时发现,不少冒险返乡的居民仍生活在恐惧之中。居民在以军反复发布的“撤离令”下四处辗转,炮击、房屋爆破以及无人机在头顶持续盘旋,几乎已成为他们的日常。
“我们带着恐惧入睡,又在恐惧中醒来。停火协议与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景象相去甚远。”在黎东南部小镇希亚姆,50岁的费扎·纳斯鲁拉坐在废墟上无奈地说。
她说,自家房屋的重建工作几乎不可能开展,挖掘机等施工设备在以军袭击中被多次破坏。袭击阴影下,黎南部居民出行受限,多地在夜晚几乎空无一人,农民也不敢轻易进入自家田地。“我们随时准备携带行李逃离,因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从不留情。”
自2024年11月27日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以色列以真主党违反停火协议为由频频对黎巴嫩发动袭击。据黎巴嫩安全部门统计,一年以来,以军对黎巴嫩共实施2223起地面、3033起空中、171起海上军事行动。
动荡之中,儿童成为最脆弱的受害群体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6日发表声明说,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一年来,黎巴嫩境内仍有至少13名儿童死于袭击,另有146名儿童受伤。黎巴嫩各地儿童仍生活在暴力和恐惧之中,亟需一个安全、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及保障其权利的环境。
这一年间,黎巴嫩军队也在不断加强边境部署,以弥补安全缺口。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支持下,黎巴嫩军队已在南部边境地区重新部署,建立120多个永久据点。此外,联黎部队还发现了350多个无人看守的武器弹药藏匿点,其中包括280多枚未爆弹药,均已移交给黎巴嫩军方处理。
然而据黎军情报部门消息,以军在黎南部边境占据约11.39平方千米的土地,且占据五处关键制高点,这导致黎军仍难以完成沿黎以临时边界“蓝线”的全面部署。
10月底,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公开表示,为结束以色列对黎南部的占领,黎方做好了与以方谈判准备,但以方继续用袭击回应谈判,缺乏和谈诚意。11月3日,奥恩再次呼吁与以色列进行外交谈判。11月6日,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公开信,劝诫奥恩等黎政要不要“陷入与以色列谈判的陷阱”,称此类对话对黎主权构成“生存威胁”。
26岁的哈桑·达乌德告诉记者,停火协议“像一把破伞”,在缺乏国际社会监督与约束的情况下几乎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任何小摩擦都可能迅速点燃边境局势”。
黎巴嫩政治分析人士尼达勒·伊萨表示,以军频繁对黎巴嫩发动打击,局势远谈不上稳定。“多国正在尝试通过外交努力防止以色列升级军事行动,但以色列态度强硬。”
黎以停火协议签署一周年以来,持续的军事行动和不断升温的紧张态势让停火更像一段短暂喘息。对于在废墟与恐惧中度日的黎巴嫩平民而言,他们期待的并非一纸协议,而是真正能够恢复安全与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