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跨境大卖收到1.4亿天价税单

作者丨Leo

编辑丨Shadow

美国海关的一张补税账单,揭开了中国出海企业面临的新一轮税务挑战。

近日,知名摩托车生产商春风动力发布公告称,其美国全资子公司CFMOTOPOWERSPORTS,INC.(简称CFP)收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行动通知》,要求对出口至美国的U/Z产品(包括UTV与SSV车型)进行归类调整并补缴税款,截至10月23日,CFP已收到的相关账单累计金额高达1932.8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图源:春风动力公告

这笔追缴税款数额接近这家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86%,事件不仅反映单家企业的税务困境,更揭开了中国跨境卖家面临的全球税务合规收紧趋势。

行业龙头遭遇补税风波

产品归类争议成焦点

作为中国品牌全地形车出口额的领跑者,春风动力在这一细分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额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多数年份甚至突破70%的市占率。

如此显赫的市场地位,既带来了规模效应,也使春风动力成为了美国海关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

据了解,此次涉事的美国全资子公司CFP主要负责春风动力在美洲市场的全地形车及摩托车销售业务。从财务数据看,该子公司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90亿元,净利润1.61亿元;截至6月底,总资产34.78亿元,净资产7.30亿元。

美国海关在《行动通知》中提出,要求对春风动力中国工厂出口至CFP的U/Z系列产品(主要包括UTV实用型全地形车与SSV并排座全地形车)进行海关归类调整,并追溯补缴税款差额。

产品分类的界定争议成为此次补税事件的核心。不同类别的全地形车在美国海关的税率体系中对应不同的关税税率,而UTV与SSV的分类界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

图源:网络

“产品分类直接关系到税率高低,这也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争议点。”一位熟悉国际贸易法的专业人士表示,“此类争议往往涉及对产品技术特征和用途的不同解读。”

面对1932.87万美元的补税账单,春风动力展现出较为从容的应对姿态。公司方面表示,通过此前已在泰国和墨西哥布局的生产基地,已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的关税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美国市场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已降至30%以内,多元化市场战略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春风动力也明确表示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聘请律师向美国海关提出申诉,或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上诉。

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体现了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在2025年半年报中,春风动力就已明确提示:“公司出口产品主要销售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外贸收入占比高。贸易政策或认证制度的变动等,都可能对公司造成冲击。”

而公司持续推进的全球制造布局,正是对冲全球贸易风险的重要举措。

三十余载创业路

从温州小厂到全球巨头

春风动力此次能够从容应对补税风波,与其三十余年来积累的国际化经验密不可分。这家从温州走出的企业,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典型路径。

春风动力的起源可追溯至1989年温州的一家摩托车配件小厂。创始人赖国贵凭着几台二手设备,开始了摩托车零配件的生产生意。

在那个中国摩托车市场被外资品牌主导、本土小厂林立的年代,这家小作坊只能承接一些简单的加工订单,利润微薄,生存维艰。

转机发生在1992年,赖国贵作出重要战略决策——放弃低附加值的通用配件,集中力量攻坚发动机核心部件。他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125cc发动机气缸头,填补了国内空白,借此成功进入了嘉陵、建设等主流摩托车厂的供应链体系。企业由此实现了从“小作坊”到“配套商”的转型升级,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

1999年,春风动力开始涉足全地形车领域,并于2000年成功研制出首款四轮全地形车,标志着公司向整车制造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2000年代初,春风动力在维持代工业务的同时,开始培育自主品牌。公司于2003年推出“CFMOTO”品牌,正式进军国际市场。这一阶段,春风动力主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与海外经销商建立合作等方式,逐步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图源:网络

随着国际业务的扩展,春风动力逐步构建了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品牌矩阵:

主品牌“CFMOTO”定位高端市场,主打大排量全地形车和摩托车,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与日本和欧美品牌直接竞争。

针对欧洲中小排量市场,春风动力通过收购法国全地形车厂商“GOES”品牌,以更加本土化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而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公司则推出“CFLite”品牌,以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当地日常出行需求。

2007年,春风动力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设立首个海外子公司,标志着全球化布局迈出实质性一步。此后,公司全地形车出口量逐年攀升,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到2013年,春风动力全年营收突破10亿元,全地形车业务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前列。

2017年8月,春风动力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国内全地形车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后,公司并未盲目扩张,而是继续聚焦核心业务,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成效显著。财务数据显示,春风动力自2016年至2024年,连续9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96亿元,同比增长30.1%,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归母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长30.89%,创历史新高。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

中小卖家何去何从

春风动力此次遭遇的补税事件,为整个跨境出海行业敲响了警钟——连这样一家财务规范、法务健全的上市公司都难以在复杂的国际税务环境中独善其身,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跨境卖家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正在到来的合规风暴?

面对1932.87万美元的补税账单,春风动力迅速启动双重应对机制:在法律层面,积极准备申诉材料,不排除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在运营层面,则加快全球产能调配,充分利用泰国和墨西哥工厂的布局优势,分散供应链风险。

细观春风动力的全球化布局,其“多元化市场+本地化生产”战略已形成有效风险缓冲。公司此前的前瞻性布局在此次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使得美国市场的销售占比成功降至30%以内。这种战略眼光,正是其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韧性的核心所在。

相比之下,广大中小跨境卖家在此轮税务合规化浪潮中处境更为艰难。2025年10月起,随着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所有跨境平台向税务部门报送卖家交易数据,跨境电商税务透明化时代正式来临。

政策变化的影响立竿见影。近期,不少卖家已收到税务部门的提醒短信,指出其申报的销售收入低于平台报送的金额;部分卖家甚至接到税务机关的二次提醒或电话约谈。在数据透明的环境下,以往那些“灰色操作”的空间正被快速压缩。

面对不可逆转的合规化趋势,广大跨境卖家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合规路径。

春风动力的案例给所有出海企业的重要启示在于:合规能力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赛场。公司早在遭遇此次补税风波前,就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示过相关风险,并已推进全球制造布局,通过海外生产基地项目实施对冲全球贸易风险。

对于广大中小卖家而言,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求变,趁着业务规模尚未形成巨大历史包袱时,尽早建立合规的财务体系和数据管理流程。

参考资料:

春风动力陷多事之秋.经济观察报突发,大卖收到1.4亿天价税单,震惊行业.跨境派

评论列表

不吐不舒服斯基
不吐不舒服斯基 8
2025-11-28 01:06
要外逃一大批老板了,那些卷王们上亿销售额可能利润百万都不到

不吐不舒服斯基 回复 记住你曾经是谁 11-28 03:59
我就做跨境的[抠鼻]

记住你曾经是谁 回复 11-28 03:53
大哥,工厂在美国,你看完没

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 4
2025-11-28 05:20
资产转移,切割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