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60董事长周鸿伟的手机号码突然被一个大学生给破解了,并把破解过程发到了网上,瞬间周鸿伟的电话被打爆了。原来这个大学生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他是通过一段电话采访周鸿伟的视频,其中有几秒是电话按键声的频谱破解出每一个对应的数字,所以很简单就把手机号码破解出来了,一时间网上传播的沸沸扬扬。 刘靖康入读 南京大学 软件学院(约为 2010 级),是典型的计算机爱好者/“技术宅”。根据他的自述和媒体整理,他大学期间对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有浓厚兴趣。 例如,他曾利用学校网站中收集到的大量同学照片(约七千张),通过软件处理,计算出所谓各院系“平均脸”(或“标准脸”) —— 即不同院系学生面孔特征的“平均”脸。 此举引发网络小范围关注,人们因此给他起了“标准哥”的外号。 2012 年夏天,在网络上有一则对 周鸿祎(当时为 奇虎360 董事长 / CEO) 的采访视频流传开来。 视频中,有媒体记者用固定电话拨打周鸿祎手机的全过程 —— 包括拨号按键声(DTMF 按键音)。仅仅约两秒钟的拨号音,就给了刘靖康“灵机一动”的念头。 他将那段按键音截取下来,导入音频分析软件/频谱分析工具,对照标准按键音频谱—— 结果真的成功“破译”出了一串手机号。 刘靖康随后按这串号码拨出电话,电话接通了,对方自称“在开会”,他一句“抱歉,打错了”便挂断。 破译成功之后,他将整个过程写成日志贴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 几千转发、成万点击,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这个“现实版解码手机号”的故事,让很多人惊讶:原来电影/电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按键音破译”桥段,在现实中也能实现。 甚至有媒体做了复现实验:一名大学生使用类似软件,仅用 5 分钟就能破译一次固定电话拨号音,并成功还原出11位手机号。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开始质疑——这种方法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会对公众隐私造成严重威胁。毕竟,“按键音 → 频谱分析 → 号码还原”看似简单。 国内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就提醒: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如果随便被人用来窃听或记录拨号音,就可能造成骚扰电话、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金融/隐私安全风险。 令人意外的是,周鸿祎本人并没有公开愤怒——反而在微博里称这个“同学确实能干”。他甚至请求网友“今晚别再拨打,好让他能睡觉”。 这份宽容态度引来了其他互联网大佬/创业圈的关注。 李开复 就在微博上发出“橄榄枝”,希望邀请刘靖康加入其所在的 创新工场。 对于一个只是“出于好玩或实验心态”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关注,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诱惑。 但刘靖康后来据称拒绝了“方便入职/实习”的邀请——他似乎并不满足于“靠别人平台”的成名,而在继续探索。 2012 年 12 月 26 日,也就是仅几个月之后,刘靖康又一次将自己的“好奇/挑战”升级为较为严重的安全实验。 他发现,南京大学学校邮箱系统存在安全漏洞,使得如果你懂得一定方式,就可能绕过身份验证,获得教师/教务员邮箱访问权限。 凭借这个漏洞,他声称自己拿到了“期末考试试卷”(包括 A 卷、B 卷等),甚至可以修改成绩。 他将过程写成日志,图文并茂地贴在网上——文章标题为《如何通过入侵老师邮箱拿到期末考试卷和修改成绩》。 日志内含多张邮箱界面截图、试卷文件名、目录结构等,看起来极具“技术性”。帖子一出,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与恐慌。 一出手就是“拿到试卷/修改成绩”,很多人开始质问:这是否属于违规、作弊?是否侵犯隐私或破坏学校系统安全?事态也因此升级。 根据报道,学校曾联系刘靖康父亲,家长被要求到校谈话。很多人以为他可能被开除。 不过媒体后来援引校方人士称,虽然邮件系统确实存在漏洞,但刘靖康并没有真正修改成绩,也并未打开过实际试卷或泄露给他人。 换句话说,他本人的日志更像是“一种漏洞演示或警示”,而非真正用于作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