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份跨越时空的终极好奇,正驱动着系外行星探测的前沿探索。记者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采访时了解到,我国在“十五五”时期计划发射四个科学卫星任务,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破解关乎人类认知边界的谜题。
鸿蒙计划:赴月背听“宇宙婴儿啼哭”
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那它“婴儿时期”的哭声可能就藏在月球背面。我国“鸿蒙计划”首颗探源卫星将率先启程,随后和10颗卫星组成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奔赴这片宇宙中安静的“收音室”,捕捉到宇宙大爆炸后,第一颗恒星诞生前那段“混沌时光”的微弱信号。
“那是宇宙诞生后几亿年的‘黑暗时代’,既没有恒星发光,也没有星系形成,却藏着宇宙结构演化的关键密码。”天文学家解释,“鸿蒙计划”将通过分析这些原始射电信号,还原宇宙从“一片漆黑”到“星光初现”的神奇过程,相当于为宇宙拍摄“婴儿照”。
夸父二号:“直视太阳两极”的太空摄影师
人类对太阳的观测从未停止,但它的“南北极”却始终蒙着神秘面纱。“夸父二号”将创下国际先河——成为首个绕行至太阳极区上空的探测器,像一位架起长焦镜头的高空摄影师,直接凝视太阳的“两极容颜”。
太阳极区是太阳磁场活动的“心脏地带”,所有太阳风暴、耀斑等剧烈活动的根源都藏于此。“以往我们只能‘侧面打量’太阳,夸父二号将实现‘正面透视’。”据介绍,卫星获取的极区磁场数据,能让人类提前预知太阳风暴来袭,更能揭开“太阳如何影响地球”的深层关联。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在发布会现场介绍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整体进展。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系外地球巡天卫星:为人类寻找“第二家园”
“地球是宇宙中的孤独绿洲吗?”这个问题将由我国系外地球巡天卫星给出更精准的答案。这颗专门“追星找家”的卫星,将重点锁定和地球大小相当、处在恒星宜居带的“地球2.0”。
“如果能找到‘地球2.0’,不仅能为生命存在提供关键线索,更能为人类未来星际探索开辟新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表示,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升级,人类距离破解宇宙孤独之谜、找到宇宙“邻居”的那一天将不会遥远。
eXTP空间天文台:闯入“宇宙禁区”的“物理学家”
黑洞视界边缘的时空扭曲、中子星表面的极端环境——这些地球上无法模拟的“宇宙实验室”,将迎来eXTP空间天文台的探访。这颗飞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物理学家”,专门观测“宇宙禁区”。
“在黑洞周围,引力强到能让光线‘拐弯’。”科学家介绍,eXTP将通过捕捉这些极端天体的X射线信号,检验爱因斯坦预言的极限,探寻超越现有物理学框架的“新规律”。
发起探索:破解更多宇宙谜题
从月球背面的“宇宙收音”到太阳极区的“磁场探秘”,从系外星空的“家园搜索”到极端天体的“物理实验”,面向“十五五”,中国这些科学卫星将陆续升空,构建起覆盖“宇宙起源—太阳活动—地外生命—极端物理”的探测网络。
“每一次探测,都可能改写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王赤表示,中国正以独特的智慧,向宇宙深处发起探索。(记者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