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段视频火了,新加坡代表在欧美节目里说“我们不喜欢中国”,结果主持人笑着回怼:“白人喜欢你们,跪着就行。”这话听着刺耳,但确实戳中了不少暗箱操作。 这话狠是狠,却没说错。没人真信这种表态是发自内心的,毕竟新加坡对华贸易占比常年居高不下,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还是它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但在欧美镜头前说“不喜欢中国”,更像一种刻意的姿态,想借此拉近和西方的距离,换取所谓的“认同”。 这种姿态背后是新加坡多年的生存逻辑。作为弹丸之地,资源匮乏到连饮用水都要依赖进口,它必须在大国之间找平衡。 安全上早绑定了英美体系,1971年签的《五国联防协议》至今有效,樟宜海军基地常年有美军舰艇停靠,2021年驻扎的美军人员就超过300人。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分裂状态,让它不得不时常在公开场合向西方示好。 示好的方式不止于口头表态。5G建设时它明确排除华为,选择诺基亚;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多照搬西方框架,侧重风险而非机遇。 更深层的是教育层面的倾斜,小学生入学即接受全英文教学,华文课每周仅十节左右,且多为语言训练,传统文化内容极少。这种教育导向下,不少精英的价值判断天然倾向西方,说出“不喜欢中国”的话也不足为奇。 可西方真的会因此平等看待它吗?主持人那句“跪着就行”恰恰点破了真相。2013年新加坡外交部就曾批评美国人权报告搞双重标准,指责美国自己面临人权争议,却对新加坡《内部安全法》指手画脚。 这种虚伪的对待从未改变,西方需要新加坡时,会拿它当“亚洲样板”;不需要时,连它的华人身份都会成为被歧视的由头,就像脱口秀节目里,白人喜剧演员会自动把新加坡华裔归为“讨厌的中国阵营”。 新加坡自己也清楚这种讨好的边界。总统尚达曼2025年在国际场合“劝”中国放弃自给自足,看似站在西方立场,实则是怕中美脱钩影响它的贸易枢纽地位。 它一边呼吁西方防备中国,一边又偷偷加强与中国的冷链合作稳粮食供应;一边配合美军部署,一边又不敢像日本那样彻底倒向美国。这种平衡术玩得再精妙,也躲不过旁观者的眼睛。 最讽刺的是,它刻意淡化的华人文化,恰恰是西方不会真正接纳它的根源。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美国亚裔总被问“你从哪来”,始终被视为“外来者”。新加坡再怎么表态“不喜欢中国”,在白人眼里,它的亚裔面孔、与中国的文化渊源都是抹不掉的标签,这种骨子里的偏见,不是一句讨好就能消解的。 那些“不喜欢中国”的言论,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的无奈话术,却被包装成了立场选择。西方看透了这种无奈,所以坦然接受讨好;中国看懂了这种生存逻辑,所以保持合作底线。只有说这话的人,误以为低头就能换来尊重,却忘了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靠讨好得来的平等。 主持人的回怼不是恶意攻击,是戳破了国际关系里的虚伪面纱。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附和得来的,而是靠自身实力和独立立场。新加坡的处境值得理解,但那些为了依附而说出的违心话,终究换不来想要的认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