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才猛然惊醒,中国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对手,这话一点不假。在中美经贸谈判里,中国一直留有余地,秉持“打则奉陪到底,谈也大门敞开”。这位前总统前两年还喊着“美国太强中国不敢惹”,转头就看着自家团队急匆匆重启谈判,连之前硬推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都悄悄暂停了,说到底还是算明白了账——真要撕破脸,美国产业先扛不住。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最新调研摆得明明白白,本土企业对华出口依赖度仍超30%,要是彻底切断合作,每年损失的营收能让一批行业巨头哭晕在财报里。 更让特朗普团队头疼的是关税带来的民生反噬,美国《华尔街日报》算过,2025年美国通胀率飙到5.2%,其中对华加征的关税“功不可没”,这直接导致美国家庭年均额外支出增加1600美元,之前喊着“对华强硬”的政客,如今要面对选民“菜价为啥涨这么多”的灵魂拷问。 中国这边的底气,早不是靠日用品撑场面了。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突破611亿美元,美国作为第一大市场,掏了153亿美元买下四分之一的份额,而且这份额还在涨。 不是美国不想换供应商,而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手里的专利和成本优势摆着,全球客户买磷酸铁锂电池时,绕来绕去还是得找中国企业。 光伏产业更有意思,美国搞了十几年“双反”关税,结果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前十的市场里压根没它,我们的产品早卖到了38个出口量超1吉瓦的国家,巴基斯坦、巴西这些新兴市场的订单都接不过来。 10月吉隆坡的中美磋商,把“无法分割”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美方急着延长24%对等关税的暂停期,又盼着中方放宽稀土出口,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产能,美国国防工业协会都承认,F-35战机的17种关键材料全靠中国进口,真断供了军工生产线都得停。 中方则坚持要彻底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同时要求美方放开高端芯片出口限制,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本质是双方都清楚谁也离不开谁。2025年前三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还稳在4258亿美元,中国依旧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所谓“脱钩”不过是政客的口号。 特朗普现在该懂了,中国的“留有余地”从来不是软弱。我们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又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不是怕了谁,而是算准了全球产业链的命脉,美国联邦债务都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124%,穆迪都下调了它的主权信用评级,这种时候打贸易战,美国耗不起。 就像这次磋商,中方一边明确提出核心诉求,一边和美方就海事物流、芬太尼合作等问题达成共识,不卑不亢的态度,比喊一万句“强硬”都管用。 其实美国企业早用脚投了票。孚能科技说美国出口占比小,关税影响可忽略;头部光伏企业直言对美直销占比不足4%,新关税压根伤不到筋骨。 反倒是美国零售商,一边抱怨关税推高成本,一边偷偷加大从中国的进口,毕竟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这,从稀土提炼到新能源电池,中国在关键环节的优势,短期内谁也替代不了。 这场博弈说到底就一个道理:国家之间的较量,拼的不是嗓门是实力。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在这,完善的产业链在这,技术专利也在这,所以能从容喊出“打则奉陪,谈则敞开”。特朗普团队从之前的漫天要价到如今的务实磋商,不过是认清了现实。 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肯定少不了,但吉隆坡磋商达成的基本共识已经说明,平等对话才是唯一出路。毕竟两个经济大国绑在同一辆全球经济的战车上,只有一起往前拉才不会翻车,这个道理,特朗普现在明白,相信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客也会慢慢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