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台积电,已经死了!不是死在导弹下,而是死在了中美两国的A4纸上。一边,美国吊销了

台积电,已经死了!不是死在导弹下,而是死在了中美两国的A4纸上。一边,美国吊销了它的对华出口许可;另一边,中国大陆的稀土新规,卡死了它对美国的出口。同时失去中美两大市场,这家公司,已经名存实亡。 台积电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本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产物。那时岛内正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创始人张忠谋带回美国经验,在新竹科学园区建起第一座晶圆厂。起初规模小,专注代工模式,避免设计竞争。到90年代,订单渐多,进入21世纪后,智能手机浪潮推波助澜。2010年起,苹果A系列处理器全线交给台积电代工,英伟达和AMD也跟进。到2020年,它握有全球90%以上先进制程产能,营收超500亿美元。台湾南部厂区扩张迅猛,年产能达数百万片晶圆。大陆市场一度贡献20%以上营收,华为订单占比14%,南京厂专攻成熟制程如28纳米和16纳米。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加剧,美国商务部频发管制清单,2022年芯片法案通过,提供520亿美元补贴和240亿美元税抵,但附加十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先进产能超10%,联合研发也受限。 2025年9月2日,美国商务部通知台积电,其南京厂的验证终端用户(VEU)授权将于12月31日失效。这项快轨许可原允许设备直运中国工厂,现转为逐批审查,每台光刻机、蚀刻设备都需申请,审核周期数月。南京Fab 16是台积电大陆核心,产能占公司一成,专注成熟节点芯片。撤销后,设备进口受阻,生产线闲置风险高企。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也遭类似待遇,美方意在堵塞中国半导体扩张漏洞。台积电股价应声跌2%,投资者担忧供应链断裂。芯片法案本是为本土建厂松绑,台积电获65亿美元补贴建亚利桑那厂,但成本超支30%,3纳米线至今未量产。这张纸看似援助,实则绑架企业选择,台积电被迫优先美国订单,南京厂升级计划搁浅,仓库设备积灰。 同一时期,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公告,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新增五种元素如镝、铽,从11月8日起生效。12月1日起,含中国稀土超0.1%的产品需许可审核,半导体和AI领域审查从严。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超纯镝仅无锡一家厂产,年出口量6000吨中96%供台积电。先进芯片如3纳米、5纳米离不开这些材料,用量虽少但纯度要求极高。管制直击上游命脉,台积电库存仅够两季度,申请许可流程冗长,首批仅批三成量。替代来源难觅,澳大利亚矿虽有储量,但提纯技术落后20年,建厂需十年。新规不只限原料,还覆盖相关技术出口,磁材制造和分离工艺均入管控。全球芯片链瞬间绷紧,英伟达H100和苹果A18处理器依赖这些物料,延误即赔数亿美元。 双重政策交织,台积电陷入进退两难。美国禁令卡住设备进口,南京厂产能缩水四成,订单回流台湾本岛,加剧本岛负载。中芯国际趁机抢单,大陆营收占比进一步降至5%。稀土管制则威胁美国市场,2024年三季度营收233亿美元中69%来自美客,H100订单若断供,违约金天文数字。亚利桑那厂调试缓慢,4纳米工艺推迟,补贴难填窟窿。台积电曾靠技术垄断稳坐钓鱼台,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占营收69%,服务500多家客户,但原材料和市场双掐下,良率下滑至82%。企业高管频飞华盛顿和北京,谈判替代链,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反映中美脱钩加速。芯片法案旨在重塑本土产能,美国已投390亿美元建厂,但台积电海外依赖难改。中国稀土新规回应美方管制,公告61号强调国家安全,覆盖国防和民用双轨。台积电夹中间,失去自主空间。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近6000亿美元,它份额从60%微降,但隐忧累积。订单外流三星和英特尔,客户转向多元化供应商。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半导体,出口占GDP四成,政策漩涡波及岛内就业和投资。长远,企业需分散风险,探索越南或日本建厂,但地缘不确定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