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最近,联合国上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琉球群岛当年是否属于中国?实际上,琉球群岛

最近,联合国上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琉球群岛当年是否属于中国?实际上,琉球群岛在当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领土,不过在明清两朝,它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要理清这事儿,得从明朝说起。永乐年间,也就是 1403 年前后,琉球群岛上的三个小王国互相掐架,最后中山国胜出,统一了整个琉球。 当时的中山国王尚巴志很有远见,主动派人漂洋过海来中国朝贡,想认明朝当 “大哥”。明朝永乐皇帝也挺给面儿,直接派册封使带着诏书和官印去了琉球,正式册封尚巴志为 “琉球国王”。 这一下,琉球和中国的宗藩关系就算定下来了,而且一延续就是五百多年。 那时候的藩属关系到底是啥样?说直白点,就是 “大哥护小弟,小弟认大哥”,跟直接管辖的领土完全是两码事。 作为小弟,琉球得定期来朝贡。一开始是两年一贡,后来改成四年一贡,每次来都带着特产 —— 比如琉球盛产的硫磺、苏木、海产品,还有当地造的漆器。 中国这边也不白要,回赐的东西比贡品值钱多了,丝绸、瓷器、茶叶、铁器,还有大量的白银。 除了朝贡,琉球还经常派留学生来中国,在国子监读书,学汉字、学儒家礼仪。 现在冲绳那霸还有当年的孔庙遗址,琉球老档案里全是汉字书写的公文,这些都是文化影响的铁证。 但关键区别就在这:中国从来没在琉球派过一官一兵,也没收过一分赋税。 琉球的内政自己说了算,国王自己任命官员,自己制定法律;外交上除了对中国称臣,还能跟日本、荷兰、东南亚国家做生意,中国从来不管。 反观当时中国的台湾、澎湖,明朝就设了巡检司,清朝直接设府管辖,官员由中央任命,赋税直接上交国库,这才是真正的领土管辖,跟琉球的藩属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清朝取代明朝后,琉球很识时务地转投了清朝,宗藩关系一点没断。 康熙年间,册封使汪楫去琉球,还帮他们划定了和台湾的海域边界,明确了 “琉球海面” 和 “中国海面” 的区分,这在《使琉球杂录》里写得清清楚楚,等于从官方层面确认了琉球和中国领土的界限。 这种稳定的关系,到 19 世纪后半叶被日本打破了。1872 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变强,开始打琉球的主意,先是强迫琉球国王接受 “琉球藩” 的称号,把它划入日本版图。 1879 年,日本干脆直接派军队占领琉球,废藩置县,把琉球改成了 “冲绳县”,还把琉球国王尚泰掳到了东京。这事儿在历史上叫 “琉球处分”,也是琉球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清朝得知消息后,立马提出抗议,还派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去跟日本谈判。 曾纪泽据理力争,说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这么做是侵略。但那时候清朝国力已经衰退,打不过日本,最后谈判也没谈出结果。 1895 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了《马关条约》,连台湾都割给了日本,自然也就没力气再管琉球的事儿,琉球彻底成了日本的管辖地。 现在联合国上的争议,本质上是对 “宗藩关系” 和 “领土归属” 的概念混淆。有人觉得既然琉球是藩属国,就该算中国领土,这其实是误解了历史。 藩属国是主权相对独立的国家,只是在外交和礼仪上依附于宗主国;而领土是国家直接管辖的疆域,两者的法律地位完全不同。 就像当年朝鲜、越南也是中国的藩属国,没人会说它们当年是中国领土,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更多是为了以史为鉴,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了解东亚地区的历史脉络,而不是要掀起新的领土争端。 毕竟,和平相处、尊重历史,才是当下国际社会该有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