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放大招!AI 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可保留 3 年编制,期间薪资照发 50%。这波 "体制内创业红利" 瞄准 ChatGPT 类技术突破,允许科研成果作价入股。对比浙江 "人才飞地"、深圳 "2000 万创业补贴",湖南用 "编制保险箱" 破解科研人员后顾之忧。网友:AI 创业的春天来了? 11 月 9 日,湖南省发布重磅政策:事业单位人工智能领域科研人员可申请离岗创业,最长 6 年内保留人事关系。这意味着,体制内 AI 人才将获得 "创业试错期",期间可享受 50% 基本工资待遇,科研成果还能作价入股企业。 这项政策直击科研人员痛点。某高校 AI 实验室主任坦言:"以前想创业得先辞职,现在有了 ' 编制兜底 ',终于敢迈出这一步。" 数据显示,我国 AI 核心人才缺口超 50 万,但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业率不足 3%,体制内外的 "围墙" 一直是阻碍创新的关键。 湖南的 "柔性创业" 模式颇具深意。不同于浙江 "人才飞地" 的物理空间支持,也区别于深圳直接给予 2000 万创业补贴的 "重金砸钱",湖南用 "编制保险箱 + 成果转化激励" 组合拳,既保留人才退路,又激发创新动力。有科技投资人评价:"这相当于给 AI 创业者买了份 ' 失败保险 ',能大大降低试错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别强调 "人工智能领域",瞄准 ChatGPT、AIGC 等前沿方向。业内人士分析,这与湖南打造 "湘江 AI 谷" 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目前长沙已聚集 200 余家 AI 企业,但核心技术突破仍显不足。通过释放体制内智力资源,或将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网友热议:"这才是真正的 ' 放水养鱼 '!" 但也有担忧声音:"6 年保留期是否会滋生 ' 吃空饷 '?" 对此政策明确要求,创业期间需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考核不合格将取消资格。 这场 "体制内创新实验" 能否成功?湖南正试图用制度创新打破 "科研 - 产业" 两张皮。当 AI 人才不再需要在 "铁饭碗" 和 "创业梦" 间二选一,或许真能迎来人工智能突破的爆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