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寻亲,经过多番寻找,终于在河南老家找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大哥,他见大哥家徒四壁,于是便拿出三笔“巨款”道:哥,我帮你! 一台收音机意外掉落,竟让分隔海峡四十年的父子听到了彼此的声音。1990年,38岁的台湾演员李立群踏上寻亲之路,在河南孟州的一个小村庄里,他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哥哥。破旧的土房、补丁的衣服、辍学的孩子,这一切让他当场落泪。他掏出准备好的钱,说了一句让哥哥泪流满面的话。 李立群1952年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祖籍河南孟州。他的父亲李西毅是一名退伍军人,1949年随军队来到台湾。当年父亲离开时,在大陆留下了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李建宇。到台湾后,李西毅重新组建了家庭,李立群就是在台湾出生的。 李立群从小就知道自己在河南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家里人从不回避这件事。父亲经常在深夜里望着大陆的方向发呆,嘴里念叨着留在老家的妻儿。年纪越大,父亲的思乡之情就越浓,多次对李立群说,希望有生之年能回去看看,如果自己回不去了,就让李立群代替他完成这个心愿。 李立群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他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1981年凭借《卿须怜我我怜卿》拿下金钟奖最佳男演员,事业逐渐有了起色。1984年,他和导演赖声川、李国修一起创办了表演工作坊,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经典作品,在台湾戏剧界闯出了名堂。 李西毅快七十岁的时候,有天中午他躺在床上听收音机准备睡午觉,收音机不小心从床上掉到了地上。他捡起来重新打开时,正好听到一条寻亲消息:“河南省孟县前姚村李建宇,寻找他在台湾的父亲李西毅”。老人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愣住了,随即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止不住地流。他赶紧把李立群叫来,声音颤抖着说这是天意,是老天爷让他们父子相认。李立群听完也激动万分,他知道这是完成父亲心愿的机会来了。 1990年,两岸探亲政策已经开放,李立群立刻准备好了资金和礼物,飞往大陆。他先找到河南的姑姑舅舅,多年未见的亲人抱头痛哭。从他们口中,李立群得知哥哥李建宇住在孟州市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子过得很苦。 李立群转乘火车和公交车,一路打听着来到了村里。找到哥哥家时,他看到的是一间破败的土坯房,墙壁斑驳,院子里杂草丛生。李建宇身材消瘦,脸上满是风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兄弟俩第一次见面,相拥而泣。进了屋,李立群的心更沉了。屋子里昏暗狭小,几件家具破旧不堪,地面是坑洼的泥地。李建宇一边抹眼泪一边讲述这些年的经历。他从小没见过父亲,只听母亲说过父亲去了台湾。母亲几年前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他没读过多少书,没什么手艺,只能靠种地和打零工过活。李建宇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孩子们都辍了学。这些年他欠了不少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没办法改变。说到这里,这个坚强的汉子眼圈又红了。 李立群看着眼前的哥哥,想到自己在台湾的生活,心里涌起强烈的愧疚感。他把准备好的钱拿出来,在桌上分成三份,认真地对哥哥说按照父亲的意思,他已经想好了这钱怎么用。 第一笔钱用来还清所有欠债,让哥哥能够卸下肩上的担子。第二笔钱用来拆掉这间危房,盖一间结实的新房子,让全家人有个像样的住处。第三笔钱用来开办一个小工厂,让哥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能慢慢好起来。李立群还说孩子们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学技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以后会经常回来,工厂的事也会帮着出主意。 李建宇看着桌上的钱,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他连连推辞说这太多了,不能要,弟弟自己在台湾也不容易。李立群握住哥哥的手说,自己在台湾工作稳定,收入还可以,这些钱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他们是兄弟,是一家人,他希望哥哥能过得好一些。 李建宇再也忍不住,紧紧抱住弟弟,泪水打湿了彼此的衣衫。妻子拉着孩子们也都哭了起来。这个家庭多年来的苦楚和委屈,在这一刻全部释放了出来。 之后,李建宇按照弟弟的建议,先还清了欠款,接着拆掉旧房盖起了新居。小工厂也办了起来,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孩子们也得以继续上学,学了技术,后来都在工厂帮忙。李立群兑现承诺,每年都回河南探望,帮助哥哥打理生意。几年后,李西毅提出要落叶归根,回河南老家安度晚年。1995年,李立群离开表演工作坊转至大陆发展,这样也方便照顾回到故乡的父亲。父子重逢那天,李建宇和父亲抱头痛哭,几十年的离别终于画上句号。老人在河南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去世前反复叮嘱李立群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亲人。 李立群在大陆发展后参演了许多影视作品,无论多忙,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回河南看望哥哥一家。李建宇的工厂越办越好,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人都说李建宇遇到了好兄弟,这份跨越海峡的手足情成了当地的佳话。 一台意外掉落的收音机,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李立群用三笔钱帮哥哥还债、盖房、办厂,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如今回看这段往事,你觉得这样的兄弟情在今天还能找到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