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林剑表示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不断以各种理由拖延审批并乱加挂钩,导致项目审批问题不断复杂化、政治化,这与英方承诺和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不相符合。 2018年咱中国花了3.27亿美元,在伦敦买了块黄金地段想建新使馆,结果这事儿一拖就到2025年,整整七年!英国政府一会儿说“这儿不安全”,一会儿又扯“规划得改改”,咱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都直接戳破他们“没契约精神”了,可英国那边就是装没听见。这哪是正常审批啊,分明是把国际规矩当儿戏,还拿中英关系当筹码耍。 要说英国到底怕啥?其实看选址就知道,咱选的是伦敦皇家铸币厂旧址,离金融城就几步路,周围全是英国的“核心设施”,重要的数据中心、关键的通信电缆,还有英格兰银行。英国有些人就坐不住了,跳出来喊“中国使馆会威胁安全”,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 咱使馆的设计方案早过了专业评估,连英国自己的《城乡规划法》都挑不出错,说白了就是还抱着冷战那套老想法,把正常的外交事儿硬掰成政治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在后面瞎搅和。今年6月,白宫直接警告英国:“别批中国建使馆,不然咱俩的情报共享就少点”,特朗普甚至拿贸易协议威胁,让英国把这事儿当谈判的筹码。原来这七年的拖延,背后还有美国在写“剧本”呢。 可英国就不想想,当美国的“提线木偶”划算吗?咱中国现在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俩国每天的贸易额就有3.6亿美元,英国在华投资加起来超350亿美元,为了美国所谓的“政治正确”,把自己的饭碗砸了,这账怎么算都亏啊。 咱中国也不是软柿子,林剑早说了:“英国这么干严重破坏中英互信,咱中方会保留进一步行动的权利”。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你看之前美国给中国船舶加港口费,咱立马就出了个《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收费标准跟美国对着来,连美国资本间接控股的船舶都没放过,这种精准反击,英国心里肯定有数。 具体到使馆这事儿,咱至少有三招能用。第一是“外交对等”,既然英国卡咱的审批,那咱也可以对英国在华使馆扩建、人员签证这些事儿“按规矩来”,以前英国想重建驻北京的使馆,咱一直挺配合,现在看来,这种单方面的客气该停了。 第二是经济合作可以缓一缓,中英在金融、绿色科技这些领域合作挺深的,比如“中英通”帮中国企业在伦敦融了超66亿美元,要是英国还折腾,这些项目随时能“踩刹车”。别忘了,咱刚在伦敦发了首只海外主权绿色债券,这本来是给英国金融市场送的大蛋糕,现在看来,这蛋糕可能要变味了。 第三是舆论和法律上施压,咱中国早就在国际上揭过英国的“双标”,比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那回,64个国家都支持咱涉疆政策,英国那套“人权牌”早不管用了。这次使馆的事儿,咱还能联合其他国家,在国际法框架下给英国施压,让它成国际上的“失信典型”。 现在英国自己也挺难的,一边是美国“主子”的政治命令,一边是国内经济快扛不住了。脱欧之后,英国经济增速一直比其他发达国家慢,通胀又高,老百姓叫苦连天,斯塔默政府急着要拉经济。而咱中国市场对英国来说,就是根救命稻草,光中国留学生每年给英国带来的收入就超40亿英镑,更别说华为、阿里这些中企在英国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了。 更讽刺的是,英国自己还求着咱呢,今年10月,英国外事负责人来中国,专门说想改善他们驻北京使馆的条件,还想让咱同意他们重建。可这边求着帮忙,那边又卡咱的审批,这种两面派的操作,连英国自己的媒体都看不过去,《新政治家》杂志就说:“英国得清醒点,中国早不是以前能随便拿捏的小国了,跟中国对着干,只会丢更多机会。” 其实解决这事特简单,英国政府别再抱偏见,按国际规矩和法律程序批了,事儿就解决了。咱外交部也说了:“中英都有建新房舍的需求,俩国该互相支持。”这既是国际法的要求,也是中英关系好好发展的基础。要是英国还不回头,后果可能比他们想的还严重。 从2018到2025,七年啊,足够一个小宝宝长到上小学,国际形势也变了好多。英国政府要是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只会在错路上越走越远。咱中国的反制措施已经在路上了,英国现在得选:是继续当美国的“棋子”,还是理性点跟中国合作?别忘了,现在世界各国相互依赖这么深,谁也玩不起“狼来了”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