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为何敢对荷兰总部说"不"? 安世半导体这场中荷大战,给所有跨国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当荷兰总部突然宣布免去中国CEO张秋明时,安世中国24小时内就甩出四点声明,直接把总部的决定定义为"在中国没用"。这记漂亮的防守反击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先看这四点声明,句句打在七寸上。第一条就把《外商投资法》当作挡箭牌,意思是"在中国地盘就得守中国规矩"。第二条更绝,直接宣布CEO照常上班,这相当于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打总部脸。第三条特意强调CEO代表的是安世中国,不是荷兰总部,这是要把人事权和经营权牢牢抓在手里。最后还不忘安抚客户:别慌,生意照做。整套组合拳下来,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稳住了市场信心。 半导体行业这两年本来就敏感,安世中国敢这么硬气,说到底还是手里有筹码。中国市场占了集团近四成营收,无锡、上海等地还有完整的生产线。说白了就是:离了你总部我照样转,但总部离了中国市场可就不好受了。现在全球芯片产业链正在大洗牌,中国团队显然不想在关键决策上吃亏。 这事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中国市场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代工厂"了。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到苹果的郑州生产线,聪明的外资都明白,想要在中国赚钱,光派几个老外高管可不行。得建本地团队、搞本地研发,最重要的是学会看中国政策的"风向标"。安世中国声明里特意提到"行政指导精神",这就是在暗示:我们懂中国的游戏规则。 其实类似戏码这几年没少上演。前有微软中国区顶着总部压力做定制系统,后有宝马中国团队自主调整电动车战略。现在的跨国公司中国区,越来越像"诸侯割据"。总部那些不接地气的指令,到了中国经常水土不服。安世中国这次公开叫板,不过是把暗地里的较量摆上了台面。 这场较量没有输家。安世中国守住了管理权,荷兰总部也该明白:21世纪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用传真机发号施令就能搞定的了。全球化不是单行道,真正的跨国企业,得学会在每个市场"入乡随俗"。毕竟商业世界里,谁掌握市场,谁才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