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烈曾提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 然而,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坚定的发声者,竟于2024年11月12日悄然离世,享年84岁。 梁光烈是四川三台农村出来的,小时候跟着家人受过战争的苦,17岁就咬牙参了军,刚入伍就被派去了朝鲜战场。那时候战火刚停,但危机没散,他在朝鲜的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不光练出了硬功夫,更摸清了“和平从来不是白来的”这个理。 后来他从工兵连的副排长一步步往上走,作训股参谋、师部参谋,干的全是跟打仗直接挂钩的活儿,天天泡在部队里,哪支部队能打、怎么打,他门儿清。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当时是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直接跟着43军127师的前指上了前线。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几个月,不是在指挥部算兵力部署,就是跑到前线看地形,这种血与火里练出来的眼光,可比纸上谈兵实在多了。 后来他当20军军长,敢拿部队当“试验田”,搞“先训后补”的新兵训练改革;到54集团军当军长,又带头搞新纲目训练和夜训试点,把部队练得嗷嗷叫,这些都不是瞎折腾,全是从实战里悟出来的门道。 在北京军区当参谋长那阵,他琢磨新的作战形式;到沈阳军区当司令员,赶上嫩江松花江大洪水,带着十万官兵冲在抗洪一线,之后又搞“辽阳集训”,把科技练兵的风气带了起来。 最让人印象深的是在南京军区,那时候台海局势紧张,他二话不说组织部队搞海上练兵,把攻防一体的战场体系搭起来,反“台独”的军事准备做得实打实,就等着真要动手时能立刻顶上去。 2002年他当上总参谋长,更是把心思全扑在军事斗争准备上。那时候世界局势变得快,国家安全到处是挑战,他牵头搞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手把手带着部队往信息化战场上靠,还组织了“和平使命”系列联合演习,让部队在实战化演练里长本事。 后来当国防部长,他花56天跑遍边海防,推动搞出了第一部《国防动员法》,连军民融合的路子都捋得清清楚楚,就怕国家真要用人用物资的时候掉链子。 老将军这一辈子,从朝鲜战场的小兵到国防部长,穿了六十多年军装,没白在战场上滚过,没白跟部队摸爬过。他说的那些关于打仗的话,不是逞口舌之快,是看透了“能战方能止战”的道理。现在他走了,八宝山公墓里挂着“沉痛悼念梁光烈同志”的横幅,很多中央领导都去送了他最后一程,这待遇,是对他一辈子为国守防的认可。 这位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老将军,一辈子没离开过军队,没放下过国防。虽然人走了,但他留下的那些治军带兵的硬办法,还有那股子敢打敢拼的劲儿,早就刻进了人民军队的骨头里。 往后再想起“晚打不如早打”那句话,想起的不光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位老军人用一生践行的忠诚。 参考资料: 新华社 《梁光烈同志生平》 环球网 《国防部长梁光烈: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不能忘了战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