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一沓美元,她忙说:“这6800美元,给你们。”工作人员没理她,眼睛却盯上了2个小药瓶,女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中国女人叫林兰英,她曾在美国迪金森学院读书,还轻松地拿到了数学学士学位和金钥匙荣誉,未来发展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但她却转而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她认为对中国更 “有用” 的固体物理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林兰英在索菲亚公司工作得很出色,一年之内三次加薪,还拥有了个人专利。 可当中美日内瓦会议后,归国政策稍微放宽,家里一封来信就让她立刻辞职准备回国,就当外国同事劝她别这么 “傻”时,她也只是礼貌地拒绝,匆匆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当工作人员检查她的行李,让她二选一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放弃那 6800 美元,这笔钱是她八年工作的积蓄,但和两个瓶子里装的、当时估值超过 20 万美元的半导体材料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她心里非常清楚。 林兰英很“倔强”,以至于她担任材料研究所所长时,顶着 “想法太超前” 的质疑,坚持研究砷化镓,人们才发现,这种 “倔强” 的选择早在她不顾一切回国,丢弃6800 美元时体现出来了。 林兰英的 “倔强”,还体现在她敢于挑战不合理规则的勇气上,这种勇气,早在她 7 随时就埋下了种子。 在福建莆田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小小的林兰英为了能上学,竟然用绝食三天的方式,反抗家里 “不让女孩读书” 的旧规矩,最后还成功了,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 几十年后,这种反抗精神在旧金山港口变成了一场精心准备的 “冒险”,那两个约 10 厘米高的玻璃瓶就是她的 “秘密武器”。 瓶子里装着紫色液体,还有用保鲜膜包着的颗粒状东西,她把这些伪装成治疗肺病的药丸,她甚至主动拿出 6800 美元,故意吸引海关人员的注意力,工作人员打开瓶盖闻了闻,没发现异常,最终被她的这套伪装骗了过去。 他们不知道,这两个瓶子里装的是数百克锗单晶和硅单晶,当时中国发展半导体事业最急需的材料。 从小时候为了读书抗争到成年后为了国家事业冒险闯关,林兰英的 “倔强” 从来没变过,只是她的目标变得更宏大了,为了这个目标,她愿意挑战任何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 回国后,林兰英的 “倔强” 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变成了在艰苦条件下搞科研的强大动力,迎接她的不是鲜花和优待,而是一间 14、15 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里面只有几张桌子、两台炉子;她连正式的工作编制都没有,只能暂时住在借来的房子里。 就在这样几乎 “一穷二白” 的环境里,林兰英把两个瓶子里的 “宝贝”(半导体材料)上交给国家,然后开始创造奇迹。 不到半年,中国第一根锗单晶在她手里研制成功;第二年,第一根硅单晶也诞生了,这让中国一下子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这种尖端材料的国家。 后来研究砷化镓时,实验用的炉子突然爆炸,有毒的砷气一下子弥漫开来,有同事当场中毒昏迷,危急时刻,林兰英却异常冷静,一边安排人抢救同事,一边还在记录实验数据。 这次意外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下定决心改进炉子,这种面对危险不害怕、坚持到底的 “倔强”,正是科学家该有的样子。 1980 年代,当国际上还在讨论 “在太空提纯材料是否可行” 时,她已经带领团队利用返回式卫星做实验了。 1987 年,中国第一根在太空培育的高纯度砷化镓单晶成功研制出来,解决了困扰业界四十年的难题。 林兰英一辈子都没结婚,她说 “搞科研比结婚更有意思”,后来她做肺部手术前,对医生唯一的要求是 “一定要让我还能再工作十年”,最后她真的工作到了 85 岁。 她从美国带回来的不是那 6800 美元,而是两个装着半导体材料的瓶子,这两个瓶子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起点,更象征着她那份纯粹又坚韧的 “倔强”。 信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林兰英 | 被称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
人可以抠到什么程度?老公的一个战友,有二十多年的交情,这次国庆打电话说要到我们
【1评论】【1点赞】
思科特
[赞][赞][赞]
用户10xxx94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