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人一旦破产,基本就没机会翻身?一位居住美国10多年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街头的流浪汉,可不全是穷人,他们反而更多的是中产阶级,甚至是曾经的成功人士,破产了才变成流浪汉的,可为什么他们破产后不能重新打拼呢? 美国的破产从来不是 “从头再来” 的跳板,而是把人往深渊里拽的绳子,尤其是那些曾经体面的中产阶级,摔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 这背后藏着一套环环相扣的 “绞杀机制”,从信用崩塌到生存窒息,每一步都堵死了翻身的可能。 很多人以为,申请破产不过是把债务清零,虽然不光彩,但至少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可现实远比这残酷。在美国,信用体系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证。 一旦你申请破产,这个污点会像数字幽灵一样,在未来七到十年里紧紧缠住你。它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你能不能办信用卡或者贷款买房买车那么简单。 你想租个房子,房东一查信用报告,看到破产记录,多半会摇摇头把你拒之门外,理由是“缺乏财务责任感”。你去找工作,尤其是那些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很多都会在背景调查里加入信用审查。 一个有破产记录的人,在他们眼里可能等同于不稳定、有风险,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你需要工作来修复信用,但糟糕的信用却让你找不到工作。 这还仅仅是开始。当信用崩塌后,生存的压力会从四面八方涌来,让你窒息。没有稳定的住所,你可能只能选择那些不查信用的汽车旅馆或者治安混乱区域的廉价公寓。 但汽车旅馆按天计费的费用,长期下来比正常房租还要昂贵,像一个不断吸血的水蛭,把你仅剩的现金迅速榨干。 住在糟糕的区域,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更别提有什么心情去规划未来了。出行也是个大麻烦。没有信用,买不了车,你只能依赖并不发达的公共交通。 在美国很多地方,尤其是郊区,没有车几乎等于没有腿,连去超市买菜、去面试地点都成了巨大的挑战。你可能花光积蓄买一辆破旧的二手车,但高昂的维修费又会随时给你致命一击。 更让人绝望的是,很多破产的根源——医疗问题,并不会因为破产而消失。美国的天价医疗账单是压垮许多中产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人可能因为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耗尽所有积蓄并背上巨额债务,最终被迫申请破产。可破产之后,病还得继续治,药还得继续吃。 但此时,你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医疗保险,只能去买那些昂贵得离谱的短期保险,或者干脆硬扛。下一次的健康危机,可能就在不远处等着你,让你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瞬间破灭。 破产程序本身也不是免费的,请律师、支付申请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一个已经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枷锁,无形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才是最致命的。一个曾经体面的中产,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突然之间跌落谷底,这种落差带来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是巨大的。 他们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害怕被同情,更害怕被看不起。这种自我隔绝,让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把自己孤立了起来。 那些曾经可以为你提供信息、介绍工作、给予精神慰藉的人脉,因为你的沉默而断裂。你独自一人在深渊里挣扎,看不到光,也抓不到任何可以向上攀爬的绳索。 街头的流浪汉,很多就是这样一步步从社会结构中“蒸发”掉的。他们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整个系统已经为他们关上了所有通往“正常生活”的大门。 所以,美国的破产制度,更像是一个精密的筛选器,它清理了债务,但也顺便把债务人从主流社会中清理了出去。 它没有给人重生的机会,而是贴上了一个难以撕下的标签,让这个人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为当初的错误或不幸,付出永无止境的代价。这套机制的环环相扣,让翻身成了一种奢望。 这究竟是制度设计的必然,还是社会发展中被忽视的漏洞?当你下次看到一个在街角徘徊的身影时,是否会想过,他或许也曾和我们一样,有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美国又搞出大动静,震惊世界!都说美国快撑不住要崩溃,为啥呢?原来是中国出手,断了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