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在2000年那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台积电董事长扔出一道二选一的难题:要么留下享受数千万美元的股票,要么去大陆就统统放弃。 而张汝京想都没想就回了句“不要就不要”,这一句平淡的回答,却在中国半导体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份魄力不是突然而来,张汝京骨子里流淌着一股子执着劲儿,这得从他爹说起,他父亲张锡纶是抗战时期的炼钢专家,临终前攥着儿子的手说了句“得回大陆建座芯片厂”。 就这么一句话,成了张汝京后来拼命的动力。 从南京到台湾,再到美国求学,张汝京一路都在为这个目标做准备,在德州仪器干了20年,跑遍全球建晶圆厂,师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了半导体领域的顶尖高手。 1997年,他回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三年就把公司做到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厂,等到2000年台积电收购世大,他已经站在了事业的顶峰。 但看到大陆芯片业落后国际整整20年,连个像样的晶圆厂都没有,他坐不住了。 放下股票,带着400多名技术骨干杀到上海张江,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地,张汝京带队四处搜罗二手设备,愣是用13个月时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 不到三年,中芯国际就冲进了全球晶圆代工前四名。 这一路走来,张汝京用实打实的行动证明,芯片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产业,只要有人敢拼敢闯,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他那句“不要就不要”,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技术人对祖国的承诺。 面对快速发展的中芯国际,台积电坐不住了,2003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专利诉讼扑面而来,最终,中芯不得不赔偿2亿美元,还要拿出10%的股份。 后来2009年,为了企业能继续发展,张汝京主动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2014年,已经66岁的张汝京又瞄准了另一个卡脖子难题,他创办新昇半导体,专攻12英寸大硅片。 这可是芯片制造的命门,以前全靠进口,价格比黄金还贵,三年时间,他带队攻克技术难关,把市场占有率从不到5%提升到30%。 70岁的时候,张汝京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在青岛创办芯恩半导体,开创CIDM协同制造模式,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合在一起,8英寸生产线投片后,良率直接冲到90%以上,打了不少人的脸。 到了2022年,74岁高龄的他转战积塔半导体,专心培养年轻人,他深知,产业要发展,光靠几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回头看这20多年,张汝京走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路线,从最早的制造突破,到材料自主,再到模式创新,最后聚焦人才培养。他培养的人才遍布行业各处,不少企业的CEO、CTO都是他带出来的。 现在的中国芯片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这背后,是张汝京这样的拓荒者用一次次的坚持和突围换来的,那句“不要就不要”的底气,最终变成了整个产业的底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国产光刻机突破速度之快,已经让西方拦不住了。此前,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曾说过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