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俄罗斯方面称,中国正式开通全球首条,中国-欧洲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该航线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运行。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这是中国与欧洲之间,最快捷的集装箱运输路线。这条航线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直抵欧洲,单程航行时间18天。 这条航线的核心优势藏在航行数据里。对比传统路线,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程需要 40 天左右,绕道好望角更是长达 50 天,即便是中欧班列也需要 25 天上下。 18 天的单程时效,意味着中国高端制造产品抵达欧洲市场的时间缩短近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北极航道的天然特性让单程碳排放量直降约 50%,这与欧洲市场的环保需求形成精准匹配。 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条件改善为航线开通提供了基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极夏季通航时间逐年延长,这条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新兴航运干线,正从潜在通道转向现实选择。 海杰航运的工作人员透露,首航舱位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订罄,不少跨境电商企业特意调整了发货计划,只为抢占这条快速通道的先机。 这条航线的落地是中俄北极合作的延续。早在 2017 年,中俄高层就正式提出 “冰上丝绸之路” 概念,2018 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明确将北极航道开发作为合作重点。 此次快航开通前,中俄已完成多次北极航道试航,积累了冰区航行与港口衔接的经验,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局还为中方船舶提供了专属航行指引。 宁波舟山港的航线网络由此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印度洋到北冰洋,这个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首次实现四大洋航线全覆盖。 港口调度中心的屏幕上,航线示意图用蓝色线条勾勒出北极航道的轨迹,与其他航线形成交错的全球物流网络,工作人员介绍,后续还将根据通航情况优化班次密度。 航线的长期运营已进入规划阶段。海杰航运计划在 2026 年投入更多冰区加强型船舶,争取实现夏季通航区间的固定航线布置,远期目标是通过专用船队建设实现全年通航。 俄罗斯相关港口也在同步升级设施,摩尔曼斯克港的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已接近完工,将为航线提供中转支撑。 欧洲港口对这条航线表现出积极回应。英国弗利克斯托港作为终点港,已提前调配了堆场与运输车辆,确保货物到港后能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 德国、荷兰等国的物流企业也纷纷与中方对接,探讨通过这条航线运输汽车零部件与精密仪器,部分企业测算,物流时效提升可使库存成本降低 15%。 这条北极航线的开通,悄然改变着全球供应链的布局。它不再是停留在地图上的构想,而是承载着货物与贸易的实体通道。 18 天的航行时间背后,是航道条件、船舶技术与国际合作的共同支撑。当 “伊斯坦布尔桥” 轮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时,一条新的亚欧物流纽带,正在冰层与波涛间逐渐成型。
北极不冷了,路却更难走了。冰开了,门却关了。俄罗斯加价40%,破冰船排队等钱;
【35评论】【46点赞】
杨晓林
一年能通航多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