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犯了狂躁病!在恳求中国购买大豆、放宽稀土限制等遭到无视后,接下来的中美贸易谈判特朗普已经输不起了,否则特朗普将面临国内反对派的巨大压力,甚至会影响到中期选举。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特朗普开始犯起了狂躁症,接连对东方龙放了三大招,军舰强行通过台湾海峡、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美“在太协会”公开狂言,抛出台湾地区归属未定论,分明是狗急了想跳墙。再加上致信欧洲要求对华加税等,这一系列的动作都不是孤立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方面让中国屈服,另一方面就是遏制中国。 特朗普近期对华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确实透着几分“狂躁”迹象。这背后既有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也反映出其对华战略焦虑的加剧。在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中方未在农产品采购和稀土出口上轻易让步的情况下,美方接连采取了一系列极具挑衅性的行动,试图多方位施压,扭转局面。 先是美军舰艇再次高调穿越台湾海峡。这类行动过去也有,但在当前敏感时刻,其挑衅意味更浓,意在试探中方底线,并试图为“台湾牌”加注。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又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扩大技术封锁范围,试图遏制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势头。 更危险的是,美国“在台协会”负责人竟公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这种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和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的言论,绝非一时口误,而是系统性“以台制华”策略的露骨表现,意图冲击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致信欧洲国家,试图施压欧盟共同对华加征关税,构建围堵中国的“关税同盟”。这一连串动作在短期内密集发生,表明美方的对华施压正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急促的特点。 美方这些行动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企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例如要求中方单方面扩大自美进口、接受美方设定的所谓“公平贸易”条款。二是试图全面延缓中国科技和产业升级的步伐,维持其技术霸权,尤其针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点领域。三是在美国国内政治层面,特朗普需要营造对华强硬的形象,转移公众对其国内政策的批评,为中期选举争取选票。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方并未自乱阵脚。在贸易层面,中国坚守底线,明确表示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单方面的威胁和制裁不会奏效。在科技领域,中国一方面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半导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华为在芯片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中国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例如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精准打击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软肋。 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坚决反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预,明确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也积极深化与欧盟、东盟等经济体的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国试图构建对华包围圈的努力。 特朗普政府的这种激进策略,对其自身而言也蕴含着巨大风险。首先,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很可能再次推高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普通消费者和众多企业的利益。其次,在技术领域寻求对华“硬脱钩”极不现实,不仅会重创美国半导体等高度依赖全球化的产业,还会促使中国及其他国家加速构建去美国化的技术供应链。最后,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严重违背美方作出的承诺,极易引发台海局势的急剧动荡,其结果可能是美国无法掌控的,甚至会从根本上颠覆中美关系的格局。 总而言之,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采取的这些攻势,看似猛烈,实则透露出其面对中国难以被遏制的崛起势头时,一种战略上的焦躁和无力感。这些行动既难以迫使中国屈服,也难以赢得其欧洲盟友的真正认同,更可能给美国自身带来反噬效应。中美之间的这场博弈,考验的不仅是当下的实力,更是长期的战略耐心和智慧。中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做好了“奉陪到底”的充分准备。
特朗普犯了狂躁病!在恳求中国购买大豆、放宽稀土限制等遭到无视后,接下来的中美贸易
史鉴奇谈
2025-09-16 09:59:22
0
阅读:1843
朝阳
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以前那种以为中美关系是世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或许说美国对中国的关系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陈醉
一个老人痴呆了的总统,难免做出疯狂的事情。
用户10xxx29 回复 09-17 13:27
想的很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用户10xxx68
中国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如一坚持不妥协,妥协就是以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代价。
用户10xxx90
中国在消灭狂犬病的运动中有充分的经验,那就让特朗普继续狂躁吧,越狂躁,离死就越近了。美国经济死亡就在咫尺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