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原来是这样演变的!
九思里看古今
2025-09-10 15:56:53
我国古人在汉朝就已完成了“书法七体”的创作,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他们有着不同的呈现载体(如甲骨、青铜器、简牍、纸张、石碑等)和书写风格,而它们的变化,也明显体现出我国古代汉字从繁复到简单、符号化的演变过程(主要指从甲骨文到隶书之间的变化)。
汉字七体中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又被称为“书法五体”,其在汉朝之后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发展,“颜体”、“欧体”、“柳体”、“赵体”就都归属于楷体(创作者被统称为楷体四大家),只不过因书写者的风格而各具特色,因此才产生了派系。其他书体也是如此。
印刷术出现后,工匠们将这些唐朝的名家书体运用至印刷刻本上,成为各类书籍的范本。后随着人们对印刷效率需求的提高,省时省力、相对规范化的方体字便开始频繁出现在刻本上,这种字体横平竖直,非常得方正、规范,此即为我们常说的“宋体”。
①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中华书局,2020.
①卢甫圣.《中国书法史观》[M].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
③郑诚.宋体名称由来考[J].印数文化,2025(06):60-7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