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胜文说,各位不要忘掉,中国大陆目前为止是台湾第一大或是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台湾,从大陆赚到贸易的顺差,有700亿美金。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少人跟贸易伙伴打,有人一天到晚要打仗。恨不得我们打起来,这个其实是非常奇特的状态。 要说台湾卖什么最赚钱?打开货单一看就明白,电子零件占了大头,光是芯片这类小东西,一年就往大陆送了900多亿美元的货,差不多占了对大陆出口的六成还多。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台湾整个电子产业的饭碗,很大程度上就端在大陆这边,工厂里的机器转不转,工人工资能不能按时发,都得看大陆市场的订单多不多。 去年8月台湾出口创了新高,其中对大陆这边的增长就超过15%,背后就是大陆人工智能产业火起来,带动了芯片需求大涨。 不光是高科技产品,连地里长的东西都离不开大陆市场,前几年凤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台湾果农算是尝够了苦头,本来九成以上的凤梨都往大陆运,结果一遇到检疫问题,民进党当局不想着怎么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反倒喊着让全岛人民使劲吃凤梨。 这哪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民们心里清楚,东南亚市场说起来好听,真要把大陆的订单转过去根本不现实,台湾农民说得实在,以前出口日本遇到检疫问题,都是坐下来谈技术解决方案,怎么到了大陆这里就非要搞政治化那一套? 现在岛上有些人一门心思想着和大陆“脱钩”,可现实根本不允许,就说台积电吧,又是追加投资又是搬生产线去美国,看起来搞得挺热闹,但别忘了,台湾电子产业的根还在大陆市场。 长春化工这样的老牌企业早就把工厂开到了盘锦,他们生产的锂电池铜箔,八成以上都卖给大陆的电动车厂家,老板们心里有数,大陆这边新能源车卖得火,他们的工厂才能开足马力生产,去年光是盘锦厂区就赚了23亿多。 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是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替代的。 赖清德上台后搞的那些“脱钩”政策,已经让台湾商家开始发愁了,观光产业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两岸游客往来少了,台湾的民宿、餐厅生意差了一大截,全年观光产值逆差快7000亿新台币。 更让人担心的是高科技产业,强行把产业链往美国迁,结果人才也跟着跑了,留在岛上的工厂反倒吃不饱,台湾的工程师们私下里都说,离开了大陆的供应链和市场,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赚到钱。 老百姓过日子最实在,不管上面怎么喊口号,大家该买的东西照样买,福建那边的跨境电商数据显示,大陆的服装、日用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台湾,一年就有190多亿。 台湾同胞网购车里的大陆商品越来越多,而大陆这边的工厂里,来自台湾的电子零件也一直在流水线上转,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意往来,早就成了两岸生活的一部分。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哪有天天跟最大客户叫板的道理?台湾全年总出口里,差不多三分之一都要靠大陆和香港市场消化。要是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搞对抗,先受伤的肯定是台湾自己的钱包。电子厂的订单会减少,农民的水果会烂在地里,连开民宿的老板都得关门歇业。 连胜文点出的其实是个简单道理: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2024年两岸贸易总额快3000亿美元,比上年还增长了9%多,这么大的生意盘子,这么稳定的赚钱渠道,放着好好的合作不干,非要折腾着搞对立,难怪大家觉得这种想法不正常。 真把贸易伙伴变成对手,最后吃亏的还是台湾自己的老百姓,毕竟这世界上,没见过谁会跟自己的财神爷过不去。
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一
【68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