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悔婚逃跑了,迎亲队伍扫兴而归,媒人觉得愧对曾家,

勇敢小妹 2025-08-07 10:39:24

1833年,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悔婚逃跑了,迎亲队伍扫兴而归,媒人觉得愧对曾家,决定将女儿嫁过去,谁料,洞房花烛夜,曾国藩脱下衣服后,身上一块红一块紫的,吓得新娘大叫一声差点晕过去。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生在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家,家里不算富裕,但也算个耕读之家。他是老大,从小就背着家族期望。爷爷曾玉屏没啥文化,但经验丰富,教导有方;爹曾麟书是个秀才,做私塾老师,特别讲究伦理道德。曾国藩五岁开蒙,六岁进家塾“利见斋”,八岁就能背四书五经,小时候就特勤奋,脑子也好使。 1826年,他15岁,考长沙府童子试,拿了个第七,算是个小亮点。1830年去衡阳唐氏宗祠念书,1831年转到湘乡涟滨书院,埋头苦读。1833年,22岁的他考中秀才,第二年进了长沙岳麓书院,还中了湖南乡试,排第三十六名举人。之后他跑去北京考会试,1835年和1836年连着两次没考上,住北京长沙会馆接着啃书。直到1838年,他第三次会试总算中了,殿试排三甲第四十二名,得了同进士出身,进了翰林院当庶吉士,正式混进官场。 迎亲的唢呐声蔫头耷脑地绕着曾家小院转时,曾国藩正站在堂屋当间,青布长衫的下摆还沾着路上的泥。 他听见外面有人喊“新娘子跑了”,耳朵嗡的一声,像被私塾先生的戒尺抽了下。爹曾麟书急得直搓手,娘躲在里屋抹眼泪,爷爷曾玉屏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杆敲得地面邦邦响。 媒人是个干瘦的老头,姓王,此刻脸涨得像猪肝。他跟曾家是老交情,当初拍着胸脯说“这门亲保管成”,没成想临了掉了链子。那姑娘家嫌曾国藩那会儿还是个穷秀才,嫌曾家三间土房撑不起门面,愣是在花轿抬出门时,从后门溜了。 “曾老哥,对不住!对不住啊!”王媒婆拽着曾麟书的袖子,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这事儿是我办砸了,我……我给您赔罪!” 满院子的人都看着,有同情的,有看热闹的,还有人偷偷撇嘴。曾国藩低着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知道,今天这事,能让湘乡的乡亲们念叨半辈子。 就在这时,王媒婆突然一拍大腿:“我有个女儿,名叫欧阳氏,今年十九,模样周正,性子也好。曾家不嫌弃,我这就把她叫来,给曾家做媳妇!” 这话一出,院子里静得能听见蚊子飞。 曾麟书愣了愣,刚要开口,曾玉屏把烟杆一扔:“老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哪敢闹!”王媒婆红着眼圈,“我女儿要是不愿意,我这条老命赔给你!” 没过一个时辰,欧阳氏真的来了。 她穿着一身半旧的红衣裳,头上盖着块红布,走路稳稳当当,不像被逼的,倒像早就准备好了。曾国藩扶她进门时,指尖碰到她的手,温温的,没在抖。 洞房里就一支蜡烛,光昏昏黄黄的。 曾国藩局促地站在桌边,不知道该说啥。欧阳氏坐在床沿,红布盖着头,也没动静。还是欧阳氏先开了口,声音细细的:“曾公子,不必拘束,该歇息了。” 曾国藩这才想起掀盖头、喝交杯酒这些规矩,手忙脚乱地照做了。等他脱了长衫,露出里面的贴身小褂时,欧阳氏无意间瞥了一眼,突然“啊”的一声叫出来,身子猛地往后缩,差点从床上栽下去。 曾国藩吓了一跳,低头一看,自己胳膊上、后背上,果然一块红一块紫,有的地方还结着痂。 “你……你这是咋了?”欧阳氏捂着嘴,眼睛瞪得溜圆。 曾国藩这才反应过来,脸一下子红了。他挠挠头,声音有些涩:“念书念的。” 这话不假。 他小时候家里穷,冬天没炭火,就裹着薄被在“利见斋”熬夜背书,冻得浑身起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来年春天痒得钻心,抓破了就结疤。后来去岳麓书院,夏天热得像蒸笼,他闷在屋子里刷题,背上起了成片的热疹,也是红紫交加。这些印记跟着他好些年,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不是啥大病,就是……不太好看。”曾国藩讷讷地说,有点不好意思。 欧阳氏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噗嗤笑了。 “我当是啥呢。”她站起身,倒了杯热水递给他,“能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可见是真用功。我爹没骗我,你是个实在人。” 那天晚上,两人没多说啥,却都松了口气。 欧阳氏没嫌弃他身上的疤,就像没嫌弃他是个穷秀才。曾国藩也看出来,这姑娘看着文静,心里有主意,不是那号嫌贫爱富的人。 后来的日子,欧阳氏果然没让人失望。 曾国藩进京赶考,她在家伺候公婆,把三间土房打理得井井有条。曾国藩两次落榜,灰溜溜回家,她没说一句埋怨的话,只说“再考就是,家里有我”。直到1838年曾国藩中了进士,她跟着去了北京,依旧是素面朝天,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从不跟官太太们比排场。 有人问过欧阳氏,当初咋就敢嫁个“二婚头”(虽然没真成,但在当时算晦气),还带着一身怪疤。 她总是笑:“他身上的疤,是念书念出来的,不是打架斗殴来的。这样的人,靠得住。” 信息来源:《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家书》《清史稿·曾国藩传》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