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年,忽必烈的四女儿阔阔真奉命远嫁波斯国王,由于路途遥远,历时两年,可刚到就被震惊到了。 元朝时期,忽必烈的战斗力那绝对是杠杠的! 但是没办法,再强盛的国家在必要时期还是需要依靠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国家。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亲手推出了自己的四女儿阔阔真。 但是阔阔真肯定也是不愿意嫁给别的、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老男人,但是没办法只能以大局为重。 不过,这一切原因始于一个人的离世。 1286年,统治波斯的伊儿汗国君主阿鲁浑汗遭遇了丧妻之痛。 他的王后博尔加纳,在临终前留下遗命,继任王后必须出自她的同族,也就是蒙古黄金家族。 为了稳固与宗主国元朝的关系,也为了满足王后的遗愿。 年事已高的阿鲁浑汗三次遣使前往元大都,向忽必烈求娶一位蒙古公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忽必烈非要嫁出一个女儿的原因。 伊儿汗国是他的弟弟旭烈兀所建,虽远在西域,却同为蒙古帝国的重要支柱。 联姻是维系宗亲纽带、巩固帝国版图的关键一步。 那一年,阔阔真年仅十七岁,而她要嫁的阿鲁浑汗,年龄足以做她的祖父。 1290年,阔阔真公主的送嫁队伍从元大都启程,沿着丝绸之路西行。 然而,中亚地区战火纷飞,陆路被战乱阻断。 虽有元朝皇帝的通行令,但谁也无法保证公主在兵荒马乱中的绝对安全。 队伍走了八个月后,不得不重新折返大都。 第一次远嫁尝试,以失败告终。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在元朝生活了十七年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熟悉海路,建议改走相对安全的海道前往波斯。 尽管让金枝玉叶的公主漂洋过海充满风险,但没有更好选择的忽必烈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1291年,阔阔真公主再次踏上征程,这次是从泉州港出海。 庞大的送亲队伍规模惊人,除了马可·波罗父子作为向导,还有阿鲁浑汗派来的三位使者,以及护卫、侍女、工匠等随行人员,总数近六百人。 装载着丰厚嫁妆、珍贵礼品和航行物资的十艘海船,驶入茫茫大海。 站在船头的阔阔真,回望渐渐消失的故土海岸线,心中或许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忐忑与离乡的愁绪。 但是海上路程更为缓慢,船队穿越南海,历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在苏门答腊,由于遭遇了季风停滞期,被迫滞留了整整五个月。 更可怕的是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他们多次遭遇猛烈的风暴,人员损失惨重。 海盗的袭击,夺去了许多随行者的生命。 最惨痛的经历发生在锡兰岛附近,一场突如其来的海难几乎让整个船队覆灭。 当幸存者挣扎上岸时,出发时的六百人队伍,仅剩下十八人。 阔阔真公主能在如此绝境中幸存,堪称奇迹。 在锡兰岛休整期间,年轻的阔阔真利用船队残存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与当地人进行贸易,不仅补充了急需的物资,还帮助当地修建了防御海盗的海上堡垒,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 这段经历,或许悄然改变着这位蒙古公主,让她在磨难中学会了应变与坚韧。 1295年,阔阔真横跨了印度洋,进入波斯湾,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到达了波斯国。 但是由于路程太长,花费时间太久,当她阔阔真到达的时候,她要嫁的波斯国王阿鲁浑,早就死了,丧礼都办过了。 这个时候,这场政治联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与迷茫。 更糟糕的是,阿鲁浑死后,伊儿汗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弟弟乞合都篡夺了皇位,不仅霸占了兄长的财产和后宫,还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阔阔真万里迢迢而来,名义上的丈夫却已入土,现任国王已有妻室,她这个“先王遗孀”的身份显得不伦不类。 乞合都显然不把这个公主放在眼里,但是也不愿因此得罪元朝。 他将阔阔真安置好后,将她许配给了阿鲁浑的儿子,年轻的王子合赞。 对于阔阔真而言,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合赞当时二十多岁,与年迈的阿鲁浑截然不同。 他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对叔叔乞合都的昏聩统治深恶痛绝。 1293年,阔阔真与合赞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1295年,合赞趁国内动荡之机,果断起兵讨伐昏庸的拜都,成功夺回汗位。 同年,合赞正式加冕为伊儿汗国新君。 阔阔真的身份从差点成为“先王遗孀”的尴尬公主,一跃成为新国王的王后。 她的丈夫合赞汗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君主。 他宣布改信伊斯兰教,并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将称号从“大汗”改为“苏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文化和宗教融合的政策,使伊儿汗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作为王后,阔阔真在异国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此后的岁月里,阔阔真在波斯度过了余生,再也没有回到元朝故土。 1295年,完成护送任务的马可·波罗最终回到了威尼斯,他的游记让阔阔真公主这段史诗般的远嫁故事为世人所知。 而阔阔真本人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跨越海洋与大陆的壮举,更是一个关于生存、适应和在绝境中寻找光明的传奇。 主要信源:(《元史·公主列传》、《伊儿汗史》)
1295年,忽必烈的四女儿阔阔真奉命远嫁波斯国王,由于路途遥远,历时两年,可刚到
炎左吖吖
2025-08-06 15:39: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