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一生灌肠两千多次,英国女王在舞会上当众灌肠,究竟是原因让欧洲贵族们沉迷至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8-05 00:21:15

法国国王一生灌肠两千多次,英国女王在舞会上当众灌肠,究竟是原因让欧洲贵族们沉迷至此,就连埃及法老也不能免俗,难道灌肠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好处吗? 说起养生,咱们现在玩的是枸杞泡茶、夜跑健身。但要论起几百年前欧洲那帮贵族的“高端玩法”,咱们都得往后稍稍。法国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一生竟然灌肠超过两千次。 英国的安妮女王,据说在一次盛大的宫廷舞会上,身体不适,她的闺蜜兼女官长马尔伯勒公爵夫人,竟然当着众人的面,给她进行了一次紧急灌肠。 从法老到国王,从埃及到欧洲,这帮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怎么就跟自己的肠道过不去了?难道灌肠这事,真有啥咱们不知道的“隐藏福利”? 这股风,得从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吹起。 古埃及人对“纯净”这事儿,有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们相信,人身体里堆积的秽物是万病之源。法老作为“人间神明”,那身体必须是纯净无瑕的。于是,一个神圣又奇葩的职位诞生了——“法老的肛门守护者”。 那时候可没啥精密仪器,就是用掏空的葫芦或者动物的膀胱,装上尼罗河水,对着法老的“后门”,噗——用嘴吹进去。这操作,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通便,这是净化灵魂的仪式。 这套“肠道净化理论”后来传到了欧洲,跟古希腊的“体液学说”一拍即合。医学大佬希波克拉底和盖伦认为,人生病,就是因为体内那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失衡了。发烧?血多了,放血!抑郁?黑胆汁多了,想办法排掉!而灌肠,就被当成了调节全身液体平衡、排出“有害体液”的万能疗法。 有了理论撑腰,灌肠这事在欧洲一下就“高大上”了起来。 真正的巅峰,还得看17世纪的法国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对灌肠的痴迷,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他的御医记录显示,他平均一年要灌肠几十上百次。为啥这么上头? 一方面,路易十四确实被健康问题困扰。他是个重度便秘患者,还饱受牙痛、头痛的折磨。在那个医疗水平约等于巫术的年代,放血和灌肠就是包治百病的“神技”。加上他酷爱美食,天天大鱼大肉,肠道负担可想而知。灌肠带来的瞬间通畅,对他来说,可能真是一种解脱。 但更重要的,是路易十四把灌肠玩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彰显身份的宫廷仪式。 在他眼里,公开讨论自己的灌肠细节,非但不尴尬,反而是一种优雅和健康的体现。今天用了什么“配方”的灌肠液,明天换了什么材质的灌肠器,都成了贵族圈子里的谈资。大家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交流着灌肠心得,互相攀比谁的灌肠师技术更好,谁用的灌肠器更华丽。 那会儿的灌肠器,可不是咱们想象中冷冰冰的医用器材。它们被做成了各种精美的艺术品,用象牙、金银、陶瓷制成,上面还雕刻着华丽的花纹。而灌肠液的配方更是五花八门,极尽奢华。基础款是温水或盐水,进阶版则会加入牛奶、蜂蜜、杏仁乳,甚至还有用葡萄酒、玫瑰水、薰衣草香料调制的“特调鸡尾酒”。 贵族们真心相信,这些芬芳的液体流过肠道,不仅能带走污秽,还能让营养被“二次吸收”,从而达到美容养颜、滋养身体的神奇效果。灌肠,成了他们由内而外的“奢华SPA”。这股风潮从法国刮遍欧洲,你要是哪个贵族没体验过灌肠,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当这股风吹到新大陆,美国人又给它加了点“科技与狠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民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精神。一个叫查尔斯迪勒的医生,改良了灌肠器,用橡胶热水袋代替了冰冷的金属容器,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装置,让人可以坐着依靠重力自行操作。这款名为“J.B.L. Cascade”的家用灌肠器,打着“排毒养颜、包治百病”的旗号,宣称能治从阑尾炎到处女膜炎等上百种疾病,一度成为美国家家户户的必备“神器”。 更绝的是,他们还发明了“直肠营养学”。当时外科手术刚起步,很多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没法吃东西。医生们脑洞大开:既然嘴巴不能吃,那就让“后门”来吧!他们发现大肠也能吸收一部分营养。于是,牛肉汤、白兰地、咖啡、鸡蛋液……这些流食被源源不断地灌进了病人的大肠。为了提高吸收效率,他们甚至把牛胰腺剁碎了和牛肉混在一起,开发出各种“菊花菜谱”。 听着很魔幻,但这在当时,确实是医生们在技术限制下,为了挽救生命做出的一种严肃尝试。直到后来静脉注射技术成熟,这种“下饭”操作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明显,古人对灌肠的许多认知,是基于当时有限的医学知识和一些错误的理论。把灌肠当成包治百病、美容养颜的日常保健,这在现代医学看来,是毫无根据且有风险的。 我们的肠道有自己的微生态平衡和正常的排便机制。频繁地、非必要地灌肠,会破坏肠道菌群,损伤肠道黏膜,甚至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肠穿孔。今天,灌肠已经回归了它的医疗本质,它是一种治疗手段,而不是养生方法。

0 阅读:271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