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吧,中国娃子!”1980年,南疆前线,战士许明习刚炸毁一处暗堡,就被数倍于

文史充点站 2025-08-01 12:21:40

“投降吧,中国娃子!”1980年,南疆前线,战士许明习刚炸毁一处暗堡,就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他举枪扣动扳机,却发现子弹打光了,一摸腰间,手榴弹也没了! 1980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的枪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在广西凭祥前线的罗家坪高地,一场关键战斗即将改变一个年轻士兵的命运。 许明习安徽淮南人,1978年12月入伍时刚满18岁,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小伙子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但训练起来格外认真。 入伍一年多,许明习已经成长为班里的尖兵,他射击成绩优异,体能过硬,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从不退缩。连长评价他是个“靠得住的兵”。 2月20日凌晨,许明习所在的尖刀班接到任务:攻占19号高地,这个高地海拔800多米,地势险要,是越军在罗家坪地区的重要据点。 高地北侧是一面近乎垂直的石壁,越军认为不可能有人从这里攻上来,所以防守相对薄弱,许明习和战友们选择了这条最危险的路线。 凌晨3点,攻击开始,许明习在前面开路,用工兵铲在石壁上凿出踏脚点,其他战友跟在后面一个个往上爬,整整用了两个小时,他们才摸到山顶。 天刚蒙蒙亮,越军哨兵发现了他们,战斗瞬间打响,双方在狭窄的山顶展开激烈交火。许明习的班友王文昌在第一轮交火中中弹倒下。 许明习迅速判断出敌人火力点的位置,山顶有两个用沙袋构筑的机枪阵地,正卡在主攻部队的必经之路上,必须拔掉这两个钉子。 他利用地形掩护,从侧翼绕到第一个火力点后方,趁敌人注意力被正面吸引,许明习悄悄摸到距离机枪阵地不到10米的位置。 掏出手榴弹,拉开保险,许明习猛地跃起将手榴弹扔进敌人阵地,爆炸声响起,第一个火力点被摧毁,但他的位置也彻底暴露了,越军立即调集兵力围攻许明习,他身上的子弹很快打完,只能用刺刀和敌人近身搏斗,在一对多的肉搏中,许明习身上多处受伤。 当援军包围过来时,许明习已经退到山崖边缘,面对越军的最后通牒,这个23岁的年轻人选择了纵身跳崖,绝不做俘虏。 半小时后,战友们在山崖下找到了摔得遍体鳞伤的许明习,他还活着,右手依然紧握着那把刺刀,左臂骨折,身上有17处外伤。 军医紧急抢救后,许明习被送往后方医院,医生从他体内取出了8块弹片,其中一块距离心脏只有3厘米,差点要了他的命,住院期间,许明习被授予一等功,伤愈后他主动要求归队,继续在前线作战,1984年老山战役中,已是班长的许明习再次立功受奖。 许明习的战斗经历在部队里广为流传,年轻的士兵们都知道,有个安徽兵跳过崖还能活着回来,而且伤好后还要上前线。 战争结束后,许明习回到家乡,他很少向别人提起自己的战斗经历,只是在烈士陵园祭奠战友时,会静静地站在墓碑前很久,许明习的妹妹许明珍深受哥哥影响,1985年也报名参军,她说要像哥哥一样保卫祖国,这让许明习既骄傲又担心。 在淮南当地的人武部里,至今还保存着许明习的立功证书和一张作战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脸庞清瘦,眼神坚定,胸前佩戴着军功章。 罗家坪战斗后,19号高地被重新命名为“英雄高地”,每年都有新兵到这里接受传统教育,听老兵讲述那场惨烈战斗的详细过程。 如今的中越边境早已恢复平静,当年的战场也长满了绿草,但那些为了和平而战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永远记住,许明习只是那场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士兵中的一个,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了边疆安宁,让我们能在和平环境中安心生活学习。   信源:孤胆英雄许明习——许明习牺牲三十周年祭. 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0 阅读: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