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权臣杨素,一天叫来心爱的夫人乐昌公主,说要把她送给一个乞丐。乐昌公主到府门口,看到这个乞丐后,竟然笑出了声。 589年初,隋军渡过长江,杀向建康城。 驸马徐德言在城破之际,从怀中取出半块铜镜,递到妻子乐昌公主说:“这面菱花镜一分为二,你持半片,我留半片。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镜,直至破镜重圆。” 三个月后,长安城里的隋朝权贵府邸中,乐昌公主身着素衣,站在杨素的书房里。 这位灭陈的大功臣笑盈盈的望着乐昌公主,说:“听说你是陈叔宝的妹妹?果然有江南女子的风韵。” 乐昌公主低声称是,她只能暂时接受成为杨素妾室的命运。 第三年的正月十五,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中。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男子显得格外扎眼。他面容憔悴,鬓角已染上风霜,正是辗转来到长安的徐德言。 自从建康城破后,徐德言历经千辛万苦,躲过隋军的搜捕,一路北上,只为兑现当年与妻子的约定。 徐德言在市集上漫无目的地行走,目光扫过每一个摊位。忽然,街角处一个卖杂货的老汉面前,摆着半面熟悉的铜镜。那镜缘的裂痕、背面雕刻的缠枝莲纹,与他怀中的半片分毫不差。 徐德言浑身一震,快步走上前去问道:“老丈,这面镜子要卖多少钱?” 老汉说:“这镜子是个奇物,要价纹银十两。” 徐德言掏出身上仅有的碎银,又解下腰间的玉佩递过去:“这些够吗?我只要这面镜子。” 就在这时,一个青衣侍女匆匆走来,在老汉耳边低语几句。老汉点点头,对徐德言说:“我家主人请先生移步一叙。” 徐德言跟着侍女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座雅致的宅院前,他推开虚掩的院门,看见了朝思暮想的乐昌公主。 杨素得知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私会的消息时后,并没有发作,而是在几天后才叫来问话。 乐昌公主缓缓跪下,声音却毫不示弱:“臣妾不敢欺瞒大人,徐郎是臣妾结发丈夫,当日国破离散,有约在先。今日重逢,实乃天意。” 杨素冷笑说:“好一个天意!你既已入我杨府,便是我的人。那徐德言如今不过是个落魄书生,你若执意要与他团聚,我便成全你 ,明日我就将你赐给长安街头的乞丐!” 乐昌公主浑身一震,抬起头说:“大人若能成全臣妾,臣妾感激不尽。纵使嫁与乞丐,臣妾也无怨无悔。” 杨素怒吼道:“好!我倒要看看,你这金枝玉叶如何与乞丐共度余生!” 次日清晨,杨素果然命人将乐昌公主带出府门,同时叫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府门前围满了看热闹的下人,都想看看这位曾经的公主如何自处。 乐昌公主走到乞丐面前,却突然愣住了,那乞丐抬起头,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正是乔装改扮的徐德言! 原来杨素虽性情暴戾,却也敬重忠贞之人。他夜里辗转反侧,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情伤,终究不忍拆散这对患难夫妻。于是暗中安排徐德言伪装成乞丐,既想考验乐昌公主的真心,也想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乐昌公主看着眼前的 “乞丐”,先是惊愕,随即明白了杨素的用意。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笑容如同冰雪消融,照亮了整个庭院。 乐昌公主扶起徐德言,对着杨素的书房方向深深一拜:“多谢大人成全。” 杨素在书房的窗后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叹了口气,命人取来百两黄金和绸缎,送到乐昌公主面前:“你们去吧,愿你们此生平安顺遂。” 在得知乐昌公主与徐德言要去江南后,杨素担心路途遥远,两人途中恐有不测,派人一路护送,随行的还有好几大车由杨素赠送的财物。 到江南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买下一处小院,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徐德言重拾笔墨,在当地私塾教书为生;乐昌公主则纺纱织布,将满腔的柔情都倾注在柴米油盐之中。 那面重圆的铜镜被供奉在堂前,这就是成语“破镜重圆”的来历。 606年,杨素病死,七年后,他的儿子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杨家被灭族。而这时的乐昌公主与徐德言,见天下大乱,选择避居山中,远离尘世纷扰。 贞观年间,乐昌公主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她紧紧握着徐德言的手,轻声说:“记得把铜镜随我下葬,若有来生,我还在长安市中等你。” 徐德言泣不成声,点头应允。次年,徐德言也追随妻子而去,那面见证了他们一生悲欢离合的铜镜,最终伴随着这对有情人长眠于地下。#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隋朝权臣杨素,一天叫来心爱的夫人乐昌公主,说要把她送给一个乞丐。乐昌公主到府门口
帝王八卦
2025-07-26 10:35:2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