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充电宝”! 这个“充电宝”便是雅江县境内的两河口水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超级工程。 它的总投资高达664.57亿元,从2014年正式开工到2024年蓄水完成,历时整整10年。 这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1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为四川电网提供大量清洁电力。 然而,这座水电站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它地处海拔3000米的川西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9%,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里的地质条件也极为复杂,拥有世界水电工程综合规模最大的高边坡群,其中最高边坡达684米,比上海中心大厦还高50米。 为了稳固这些边坡,建设者们采用了“纳鞋底”的方式,向山体钉入了约1.6万束锚索,每束锚索长约70米、重1吨,总用钢量相当于把整个“鸟巢”的主结构搬到了高山上。 在大坝建设方面,两河口水电站的砾石土心墙堆石坝高295米,是世界第二高土石坝。 为了保证大坝的质量,建设者们采用了智能养护系统。 他们在混凝土墙上铺设埋有传感器的管道,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并智能调整喷淋时间和温度,将平整度控制在了2毫米以内,达到了“镜面混凝土”的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节省了人工和用水量,还确保了大坝的耐久性。 两河口水电站的建成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在环境和战略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方面,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30万吨,相当于少建4座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煤矿。 电站建设期间投入环保水保费用超16亿元,还建立了鱼类增殖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在战略层面,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的龙头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它的库容达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水量,能够调节下游水电站的发电量,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通过与下游的锦屏一级、二滩水库联合运行,总调节库容达148亿立方米,使雅砻江成为全国调节性能最好的大型河流。 这不仅缓解了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的矛盾,还为“西电东送”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 此外,两河口水电站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期间拉动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每年直接带动就业约2万人。 投产后,每年可为甘孜州贡献税费超6亿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这座水电站的建成,展示了中国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大型水电工程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它不仅是一座“充电宝”,更是中国水电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所说,两河口水电站为高海拔地区建设特大型水电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是高海拔高原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大型水电工程的典范。 未来,随着两河口水风光一体化项目群的推进,这里将形成总装机容量超51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两河口水电站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中国工程的传奇。
德国之声7月20日报道:“中国在西藏正式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墨脱水电站)
【4评论】【8点赞】
Zcpg2014
现在它弟弟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