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联合国最近有点尴尬。 2024年底,中国的

青山隐雾情悠远 2025-07-21 16:22:49

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联合国最近有点尴尬。 2024年底,中国的会费比例从15%涨到超过20%,每年得多掏54亿人民币,而联合国去年全年总预算才37.2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一个国家就扛了超过一半的“家庭开支”。 更扎心的是,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欠费户,截至2025年1月,拖欠的会费高达28亿美元,却还有钱给乌克兰提供1020亿美元的援助。 这种“中国交钱、美国欠费”的反差,让不少人质疑:联合国,真的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咱先看看联合国的“钱袋子”,按照联合国的会费分摊规则,各国缴费比例主要根据国民总收入、人口等因素确定。 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快,缴费比例确实应该有所调整。 但问题在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却要承担超过20%的会费,这明显不合理。 反观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缴费比例却从10%降到了6.9%。 更气人的是,美国一边拖欠会费,一边在联合国里颐指气使,多次动用否决权阻挠正义决议,比如在巴以冲突中,美国就多次否决要求以色列停火的提案。 这种“交钱多、话语权少”的现状,让中国在联合国里有点憋屈。 再看看联合国的“办事效率”,在巴以冲突中,联合国第242号决议早在1967年就要求以色列撤出占领的领土,但50多年过去了,以色列不仅没撤军,还不断扩大定居点。 联合国对此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冲突升级。 2024年加沙冲突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承认,“我们正在走向难以想象的境地——一个有可能吞没世界的火药桶”。 可即便如此,联合国还是没能推动停火,反而是中国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组,积极斡旋。 这让人不禁想问: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拖延问题? 更让人无语的是,联合国的“官僚主义”也很严重,中国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在联合国系统的雇员比例却只有2.31%,远低于美国的9.4%和法国的7.6%。 这意味着,中国交了这么多钱,却在联合国里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反观美国,虽然拖欠会费,但在联合国里的影响力依然无人能及,这种“缴费与话语权倒挂”的现象,让联合国的公正性受到了严重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是有贡献的。 比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确实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框架,但问题在于,这些框架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发达国家承诺的气候资金经常不到位,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却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提前实现了碳达峰目标,还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气候援助。 可即便如此,中国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声音还是不够响亮。 面对这种现状,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一方面,中国足额缴纳会费,用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另一方面,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主张,推动联合国改革。 例如,中国在第79届联大期间,与巴西等国共同成立“和平之友”小组,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设立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围绕减贫、粮食安全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 这些行动,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让国际社会看到,没有联合国,中国依然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但话说回来,联合国毕竟是目前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完全否定其存在意义也不现实。 不过,联合国确实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首先,要改革会费分摊机制,让缴费比例更公平合理,不能让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责任。 其次,要改革安理会决策机制,限制大国否决权的滥用,让联合国真正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平台。 最后,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让联合国的决策更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联合国的改革,关键不在于提出多少口号,而在于落实多少行动。 如果联合国继续维持现状,让“中国交钱、美国欠费”“缴费多、话语权少”的现象持续下去,那么它的存在意义确实会越来越小。 相反,如果联合国能真正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推动公平合理的改革,那么它依然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联合国能抓住改革的机遇吗?中国已经给出了答案:不仅要交钱,还要推动改革,让联合国真正成为“世界的联合国”。 接下来,就看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能不能跟上中国的步伐了,毕竟,一个只维护少数国家利益的联合国,注定是没有未来的。

0 阅读:0
青山隐雾情悠远

青山隐雾情悠远

青山隐雾情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