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71岁病危的朱元璋下了一道遗诏:“所有嫔妃美人,一律皇陵殉葬。“顿时,整个皇宫哭天震地,46名嫔妃被装进棺材。没想到,3岁宝庆公主的一句话,让一个嫔妃活了下来。
朱元璋从一个穷小子起步,出生在安徽凤阳,家里穷得叮当响,早年父母兄弟都饿死了,他只好去寺庙当和尚讨饭吃。1352年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从小兵干起,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当老婆,一步步打败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对手,1368年建明朝,当上皇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他推行集权政策,设锦衣卫监视官员,杀贪官污吏无数,还编户籍、丈土地,限制豪强,北伐蒙古统一全国。但晚年他多疑,发动胡惟庸案、蓝玉案,杀掉上万功臣,朝堂上人人自危。 他一生娶了很多老婆,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马皇后是正宫,帮他打天下,其他妃子也生了不少孩子。张氏是山东人,入宫时朱元璋已老,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初一,她生下宝庆公主,当时朱元璋68岁,把这个小女儿当宝贝。张氏封美人,地位不高,但靠女儿多陪皇帝。他晚年身体不行,常生病,处理政务都费劲,还巡视边疆军营,强调节俭,禁私修史书,推动儒学教育,设国子监。洪武三十一年,他病情恶化,宫里气氛紧张,大家都知道大限将至。他遗诏传位皇孙朱允炆,强调丧礼简单,不用金玉陪葬,限制诸王活动。他一生铁血,留下集权遗产,但也造成恐惧氛围。张氏和公主在宫中过日子,朱元璋对小女儿格外在意。
宝庆公主生于1395年,是朱元璋最小的孩子,母亲张氏本名玄妙,出身普通,入宫后偶尔得幸,生下公主后地位稍升,常伴左右。公主小时候白白胖胖,朱元璋视她为晚年慰藉,常抱在膝上。他一生子女众多,早年儿子们帮打天下,晚年这个女儿带来点温暖。张氏靠公主母女贵,免于一般宫女命运。朱元璋统治严酷,后宫管理严,妃嫔多无子嗣的命运惨。他恢复殉葬制度,从元朝学来,但加码,要求无子妃嫔陪葬,防止后宫干政。洪武三十一年,他病重,下遗诏所有嫔妃美人及侍寝宫女一律随葬,总数46人。这制度在明朝延续,造成无数悲剧。 张氏也在名单上,她带公主去请安,公主年幼无知,爬到床前玩耍。传说中,公主问父亲去哪,朱元璋说远方,她问母亲去不去,他说去,她哭闹要跟去,要母亲陪。这让朱元璋动容,忆起前年小儿子朱楠夭折,决定留张氏抚养公主。宫中总管宣读遗诏,特提张氏免自尽,因公主年幼。
朱元璋1398年六月驾崩,四十六女子随葬,皇宫血腥一片。他遗诏强调皇权稳定,防止外戚乱政,这反映他一生多疑性格。宝庆公主三岁丧父,如果张氏真免葬,她就靠母亲长大;若正史对,她早成孤儿。朱允炆继位,年21岁,比公主大18岁,把她当自家孩子照顾,宫中生活安定。建文四年,朱棣靖难起兵,夺位成明成祖。朱棣入南京,在西宫沟找到张氏抱公主,如果张氏活着,这记录吻合;若已死,可能另说。朱棣对这个小姑妈不错,命徐皇后抚养,如亲女般管吃住。公主在永乐朝长大,八岁时朱棣登基,她渐懂事。朱棣性格像父亲,铁血杀残党,但对公主温柔。永乐十一年,公主18岁,朱棣选婿赵辉,赵是锦衣千户,20多岁,英俊出身好,镇守金川门。婚礼大赦全国,皇太子朱高炽送嫁,从宫门到驸马府,嫁妆丰厚,百姓议论纷纷。赵辉婚后升官,公主住府中,但赵渐露真面目,纳很多姬妾,挥霍财产。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只当一年,就追封公主为大长公主,赠白金钞票丝罗。朱瞻基登基,年龄相近,继续赏赐珠宝。公主一生获五帝恩宠,从祖父到侄孙辈。
宝庆公主在明初乱世中运气好,洪武到宣德五朝皇帝都宠她,这在重男轻女时代少见。她没参与政治,安静长大,出嫁后生活本该安稳,但赵辉不靠谱。公主1433年正月十一病故,年39岁,朱瞻基以祖母礼厚葬南京南郊光泽乡,墓室大,规格高。赵辉没伤心,反倒放纵,纳上百姬妾,日夜玩乐,用公主嫁妆挥霍,一路升到高位。赵活到1476年成化十二年,94岁高龄,死后葬公主墓附近10米。2008年,南京南郊板桥三山砖瓦厂考古队挖到公主墓,墓遭破坏,如孤岛在悬崖上,没出土文物,只剩墓志盖,刻“宝庆大长公主圹志”,内壁记生卒嫁娶,证实身份。赵辉墓也附近,家族墓地痕迹明显。这发现补了历史空白,证明公主存在和地位。朱元璋恢复殉葬,本意防乱,但害无数人,张氏命运成谜。如果传说真,她是唯一幸存;若正史准,她也没逃脱。公主备受宠,却早逝,驸马长寿享福,这对比讽刺。明朝公主多嫁功臣后代,但婚姻质量差,赵辉典型花心男。历史记载公主善良单纯,不计较,但婚后日子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