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攻入桂林,巨赞法师举起刀,手刃了130多个日本鬼子后,怒吼道:杀

如梦菲记 2025-07-17 14:53:45

1944年,日军攻入桂林,巨赞法师举起刀,手刃了130多个日本鬼子后,怒吼道: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秋,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桂林成为其南下的重要目标,彼时的桂林已不再安宁,炮火轰鸣,尸横遍野。   市区大面积沦陷,民众逃往周边山林,桂北山区成了各路抗日力量最后的屏障,在这场血雨腥风中,一位本应诵经礼佛的僧人,举起了屠刀,他就是巨赞法师。   巨赞法师,俗名潘楚桐,出生于1908年江苏江阴,家庭普通,自幼聪慧好学,青年时代他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专修哲学,在求学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各类进步理论,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   面对国家积弱民穷,他无法安心于书斋生活,加入了当时的革命活动,在遭到国民党通缉后,他不得不暂避锋芒,南下杭州,1931年,他在灵隐寺剃度出家,取法号巨赞,开始修行佛法。   出家并未让他远离国家的命运,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巨赞法师的内心再次激荡,他意识到,光靠诵经并不能挽救苦难的人民,他开始走出寺门,组织佛教界志士成立抗日救援组织。   在湖南南岳,他发起成立佛教抗敌后援会,联络僧侣为抗战提供粮草、救护、情报等支援,1940年,他在桂林创办《狮子吼》月刊,公开宣传抗日,呼吁佛门弟子挺身而出。   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举动,传统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不涉尘世,巨赞法师却将佛理与国难结合,提出“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的理念,试图在乱世中寻找出路。   1944年10月,桂林危急,日军第58师团自衡阳一路南下,企图打通中国至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日军纪律败坏,沿途烧杀抢掠,桂北一带村庄哀鸿遍野。   面对这种情况,巨赞法师主动联系瑶族首领李荣保,提议设伏阻击来犯之敌,他们选定了地势险峻的坳背村设下埋伏,用土枪、长刀、竹签等简陋武器布置防线。   村民白天撤离,夜晚悄然返回,配合熟悉地形的瑶民组织袭击,伏击战于1944年11月初打响,当日军部队穿越坳背村狭窄山路时,前锋中埋伏即刻启动,竹签与陷阱大面积阻断行军。   法师亲自披甲持刀,冲入敌阵,动作迅猛,他的刀法源自早年在上海学习时练习过武术,动作利落,出刀果断,战斗持续数小时,最终歼敌百余人。   战后清点,共计斩获日军士兵130余人,这一战不仅重创了敌军,也震动了日军高层,据战后档案显示,日军将巨赞法师列为“甲级危险人物”,对其发布高额悬赏通缉。   战斗结束后,巨赞法师未曾返回寺庙,而是继续在桂北山区组织民众抗战,协助军政转移,安置难民。   他身上的僧袍早已破烂不堪,但他依然佩戴念珠,随身携带《金刚经》,每日持诵,他深信,佛法讲究普度众生,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保护众生即为弘法。   抗战胜利后,巨赞法师受邀参与多项国家活动,1949年,他作为佛教界代表登上天安门,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成为唯一出现在主席台上的僧人。   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佛教界在民族危亡之际所作贡献的肯定,新中国成立后,巨赞法师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他提倡现代化僧才培养,支持在佛学院中开设文化与科技课程,推动僧人德智体全面发展。   他多次参与修复被战火摧毁的寺庙,并在中国佛教协会担任顾问,为佛教界发展建言献策,许多知名寺院的重建和规划中,都有他的足迹与建议。   1984年,巨赞法师在北京圆寂,享年76岁,他的一生贯穿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变迁。   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到抗战烽火,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他始终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僧人的担当,也用信仰点燃了民族的希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在最黑暗时刻作出的庄严选择,在生死之间,他选择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哪怕身披袈裟,也敢手持屠刀。   他没有背弃佛法,而是将慈悲落实在保民护国的实践中,他不是传奇,而是真实历史中闪耀的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凤凰网——爱国高僧巨赞法师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